走向世界的投资之王
如果说,控股沙特阿拉伯联合商业银行是王子在祖国展开金融事业的第一步,那么随后,他控股花旗银行,则使他一举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巨鳄。1990年,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正面临极度的资金短缺,岌岌可危。花旗银行试图通过私募10亿美元的资金来渡过难关,然而自救计划没有获得预期效果。许多投资者在等待花旗银行的股价跌得更低,好进场瓜分。花旗银行在积极试探全球知名投资人的意愿之时,却发现一位名叫阿尔瓦利德的阿拉伯王子正在购入花旗股份,他在法律规定无需披露的持股上限之下,以平均每股12.46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占当时花旗总股本4.9%的普通股,耗资2.07亿美元。
此时,王子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毫无名气,所以他的出手让花旗银行的高层十分意外。他们派人前往沙特阿拉伯,与阿尔瓦利德面谈此事。
在此之前,候选的另一方投资人是科威特政府,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科威特政府将会成为花旗的新东家。然而,海湾战争的爆发令科威特政府忙着应付战事,根本无暇顾及花旗银行的投资事件。当时的花旗银行急需国际投资财团注资,但许多投资人都持观望态度,需要有投资人率先跳出来抛砖引玉。
在与花旗银行的第二次沟通之后,阿尔瓦利德斥资5.9亿美元增持花旗新的优先股份。如此一来,他在花旗的总股份一举达到了14.9%。在阿尔瓦利德王子介入两周之后,一批国际投资者闻风而动,一下子认购了近6亿美元的新优先股,花旗危机逐渐消退,股价扶摇直上。而阿尔瓦利德此次事件中名利双收,当年投入的8亿美元,数年之后已经变成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股权,他也因此成为花旗集团最大的个人投资者。
在投资领域,巴菲特和阿尔瓦利德都是财富神话的缔造者。作为阿尔瓦利德的前辈,巴菲特对这位后起之秀也是赞不绝口。两人私交很好,阿尔瓦利德曾经驳斥那些指责巴菲特的人,而巴菲特也曾说过:“在奥马哈,人们管我叫美国的‘阿尔瓦利德’,对此,我深感荣幸。”两个人的创业基金数目也大同小异:巴菲特在22岁大学毕业赚得一万美元,从此开始投身股海,创造奇迹;而阿尔瓦利德的创业基金也仅仅是父亲赠与的1.5万美元。
阿尔瓦利德最大的投资方式,就是只购买危机中的股票。靠着父亲给自己的1.5万美元起家的阿尔瓦利德作为私人投资者,主要优势是他可以随时动用大批资金。假如一家公司陷入资金不足的危机,王子可以轻易开出上亿美元支票。作为一个大的投资者,他还拥有一般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接触经理的渠道与讨价还价的能力—在私下签订的对双方有利的合同为他带来的是超出一般投资者所能够得到的回报。
上世纪90年代早期,阿尔瓦利德同样投资了陷入经营困难的苹果公司,并对该公司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曾在苹果公司任首席执行官的Gilbert Amelio在其自传《苹果公司如履薄冰的500天》中谈到:“他(阿尔瓦利德王子)那时能够进入苹果公司的董事会的话,也许苹果公司的日子会比现在好过得多。”
2002年10月份,阿尔瓦利德王子又宣布将支持发展前景不妙的美国惠普和美国康柏计算机公司的合并。阿尔瓦利德自2000年开始购进康柏公司的股票,在总共持有17%HP公司股票的Hewlett家族和Packard家族均以股价下跌为由反对合并的时候,这个来自美国外的投资者唱起了反调,并在行动上做出了回击—他再次购入两家公司的股票。美国似乎是阿尔瓦利德王子所有投资梦想的所在地,同样,也因为不断投资处于危机中的美国公司,他在美国企业中间拥有很高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