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亿万富翁”
按照互联网行业的惯例,如今鲜有网站不依靠广告挣钱了。吉米却破天荒地给维基百科定了个准则:绝不商业化。维基百科走过十年光景后,如今已经跻身全球五大受欢迎的网站之一,而且是最大的在线百科网站。曾经被人笑称为“乌合之众”的维基百科已经拥有上千万个条目,成为全球50%以上在线用户的信息来源,甚至有些条目成了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
但凡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知道,有如此大的用户群及影响力的网站势必成为广告投放商的热门目标。吉米却不愿苟同。“免费”、“全面”、“权威”、“全天”、“自由”是维基网站的关键词,没有使用和编辑的限制,24小时免费开放,这招惹了不少维基百科狂整天趴在网上,要为“人类知识宝库”作贡献。外人称他们是“维客”,而他们更喜欢称自己为“维基人”。吉米拥有的不仅是几千名员工,而是上亿的忠实追捧者,单是这点,就让不少老板眼红。
当年,当吉米说出维基百科这四个字时,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现在他主动放弃更多的赚钱机会,将维基百科作为一种慈善机构经营。如果有热心人愿意捐助,网站上也会有捐助信息的引导。他认为只要自己的事业能够发展壮大,在某些页面上刊登广告就能带来大笔收入,但这些收入也会用来做公益事业,比如给非洲的学校提供书本等。而且,维基百科现在的运营方式很好,有另外的“维基城(Wikia)”网站有广告支持,以此带来利润。2010年12月,Wikia网站吸引了全球2100万独立访问者,页面访问量达到了27亿次,仅每月在美国的新增访问人数就有800万。
吉米一直公开说自己没有任何信仰,但却是艾茵·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的热情追随者。他在接受C-SPAN的谈话节目访问时说道:“独立的美德”是他个人特质里最重要的部分。当他被问到他对兰德思想的追随是否会让他与任何政治哲学有所关联时,吉米才称他自己是一个自由意志主义者,不过他说他并不喜欢这一称呼。他举出“自由、个人权利、在与他人相处时绝不先行动用暴力”作为他处世的基本原则。
对于一个老板来说,优秀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让吉米最引以为豪的便是认识了拉里·桑格,两人由对客观主义哲学的辩论开始直到成为朋友,并探讨出“维基”概念。2003年中旬,吉米创立了维基媒体基金会—一个以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德斯堡为基地的非营利性组织,以继续执行维基百科及其他姊妹计划。作为创办人,他成为首任理事长(主席),也是理事会的永久会员。2006年10月,他离任理事会主席,由弗洛朗斯·尼巴尔·德伍阿尔接任,而他自己则取得荣誉主席的名衔。
他就像孩子一样,只顾着自己的兴趣,从不考虑个人金钱利益。如果他在2003年不将维基百科所有知识产权和域名转到维基基金会名下,他可能早就是亿万富翁。在创办维基百科之前,吉米只到过加拿大、墨西哥两个国家。现在,他经常穿梭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参加各种经济活动,成了典型的“空中飞人”。他个人的社交网络包括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莱森、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以及前总统吉米·卡特等。
如果回忆创业之初,他更会感激第一任妻子帕姆,虽然他很少在公众场合谈及此事。正是妻子让他建立Bomis网站,成为一名互联网创业者,而不是在芝加哥继续做期货交易员。尽管维基百科给众人留下种种未解的悬念,但是谁都惊叹维基发展到今天的状态。吉米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超凡之人,更像是个邻家的软件工程师,周末在自家花园里给女儿修脚踏车的那种人,友善随和。不过,吉米有个不谦虚的理想—打造一个如2000年前亚历山大图书馆一般的网上百科全书,他和维客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这个目标靠近。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