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挑战 传奇如何继续
小阿瑟·奥克斯·索尔兹伯格
早在1978年,庞奇就把自己的独子小阿瑟·奥克斯·索尔兹伯格安排到报社接受培训和见习。1992年小阿瑟被任命为《纽约时报》的总发行人,从此开始了《纽约时报》新时期下的新纪元。
小阿瑟英俊倜傥。他的实习生涯虽未光芒万丈,却胸怀大志,视执掌《纽约时报》为第一要务。1992年,小阿瑟成为《纽约时报》家族总发行人4个月后,《纽约时报》一份内部文件显示:《纽约时报》可能再也无法恢复80年代的报业一枝独秀地位。这一报告正是由小阿瑟设立的特别委员会得出的结论,他们担忧在电视画面下成长的一代将失去阅读的兴趣,而《纽约时报》一贯过于严肃的态度更将加深这种裂痕。同时小阿瑟比父辈更追逐利润,在刚刚上任时,他曾向下属表示,他希望《纽约时报》公司的毛利润每年都有17、18%左右,而庞奇只希望能够盈余1、2%即可。
尽管在庞奇时代,《纽约时报》已经试图收购电视台、电台来扩大营业范围,但小阿瑟对多元化经营更为倾心,因为单一的《纽约时报》已不可能满足赢利需求。像其他老牌报纸的经营者一样,小阿瑟迷信市场调查、推崇MBA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编辑人的直觉。同时,小阿瑟对于文化多元论的上世纪90年代更有感情。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各种从前的弱小群体与文化都在寻求自己的声音。而小阿瑟·索尔兹伯格则试图促成《纽约时报》的平民化,使各种人群都能够接受它。这种做法使得父子二人颇有争议。庞奇坚持,《纽约时报》不是适合每个人阅读的,你必须严肃对待。而小阿瑟则考虑,世界已经改变,那些喜欢严肃讨论问题的人群正在消失,应该让《纽约时报》变得亲切起来。尽管如此,《纽约时报》依旧保持着舆论领袖的位置。小阿瑟·索尔兹伯格与执行总编辑豪威尔·瑞恩斯倾力合作,带领《纽约时报》这艘战舰继续前行。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的版面设计风格历来是庄重平淡,甚至有些灰暗沉闷,也因而一直有“灰色贵妇”的昵称。小阿瑟担任发行人以后,接连不断地采取行动,以变革求生存。从1993年6月6日部分栏目开始使用彩色印刷,到后来头版也使用彩色。在报纸内容上,小阿瑟也下了不少工夫,力图使时报成为一家“多元报纸”,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找到最喜欢读的文章。《纽约时报》在1995年建立了自己的报纸网站提供在线阅读,1999年经过网络业务方面的全面整合,成立了独立核算的“数字纽约时报”。目前纽约时报网站已经成为美国网络报纸最大的品牌。除了“数字纽约时报”以外,他还积极投身电视和广播事业。纽约时报电视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独立制作商之一,拥有两家广播电台,并在2003年成功收购《国际先驱论坛报》。
与他的曾外祖阿道夫一样,小阿瑟同样处在一个变化多端的时代:新世纪多媒体共存所带来的混乱。当时,阿道夫·奥克斯相信,在杂乱的19世纪末的美国,一份清晰严肃的报纸将赢得市场,他成功了。而小阿瑟则面临新世纪多媒体共存带来的混乱,这位1997年正式接任《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的掌权者应该知道,《纽约时报》的客观严谨的报道是其区别于其他媒介的致命武器,他必须珍视。
当然,今日的《纽约时报》面临的一个更艰巨的挑战来自技术。一种强烈的呼声认定,谷登堡带来的印刷阅读时代必将消亡。但不管将报纸印刷在纸张上,还是电脑屏幕上,你最终接触的是一种思想。真正珍贵的并非纸张印刷这种载体,而是你所收获的一种思想。小说家马里奥·略萨在《文学与自由》一文中曾写道:“由于书写文字发展于一片空白之中,再加上它被复制和流通的速度与它所传递信息的隐秘性,以及文学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持久印象,因而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深刻的印记⋯⋯与书本不同,视听音像制品会制约人的想象力,钝化敏感性,产生消极思想,其冲击力始终不如书本对人的精神产生的影响,并且是转瞬即逝的;相比于读者的智力和幻想能力来说,听者和观赏者智力和幻想能力的参与度是微不足道的。”
这段话有效地回应了悲观者与怀疑者。出现于17世纪的报纸不过是人类阅读传统的一部分。作为一份每日印行的新闻报纸,《纽约时报》之所以能够赢得今日的崇高威望,正是其一代代编辑人,试图将阅读与思想的高贵性每日呈现到读者面前的结果。普通媒体承担着揭发黑幕、公正报道的责任,而高级的媒体则试图将人类的尊贵思想与情怀带给读者。
到了2003年,家族的队伍中又新增了一名新鲜成员—亚瑟·格雷格·索尔兹伯格正式加入并掌管《纽约时报》网络博客“城市房间”这个版块。他是索尔兹伯格家族的第五代,代表着最新鲜的血脉传承。然而,和其他传统媒体集团一样,近年来,这个媒体王朝的家族企业也曾陷入债务困局,甚至一度出售公司总部大楼。解危纾难的投资人的出现仍遥遥无期,而关于倒闭破产的传言正在悄悄生长。
但无论如何,在《纽约时报》的历史上,一个场景始终令人振奋。1896年,穷小子阿道夫·奥克斯战战兢兢地来到J.P.摩根面前,希望这位金融巨子能够借5万美金给他,购买一份叫《纽约时报》的濒临倒闭的日报。这个来到纽约闯天下的外省人,希望能够将这份报纸办得“无畏无惧,不偏不倚,无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这个外省人最终获得成功,并将这份成功延续了100多年。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曾骄傲地说:时代广场就是纽约最好的代表。而时代广场(Times Square)正是因为《纽约时报》最初总部大楼在此建立而得名。迄今已走过100多年的《纽约时报》,在这个格局变化的时代难免遇到一系列问题,但毫无疑问,它依旧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正派大报。人们充满信心,期待着这个家族下一个百年的精彩历程。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