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草贸易的资本积累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是美国建国后更为平等的新政治局面下的典型受益者。作为阿斯特家族王朝开创者,他是美国第一位千万富豪,美国第一个托拉斯的创造者。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
约翰的祖先来自于德国的萨夫伊。1763年,约翰在德国的瓦尔多夫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位屠夫。本着子承父业的惯例,小约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父亲做助手,在自家的肉铺里出售奶制品。到了16岁,约翰移居伦敦,并在那里学会了英文。在这之前,他的哥哥乔治·阿斯特已经在伦敦呆了几年,成为小有名气的乐器手工艺人。大部分时间,约翰都在自己哥哥的乐器店里打工。
1784年3月,怀揣对新大陆的梦想,约翰来到美国。1785年,他和萨拉·托德结婚。新娘子的嫁妆有300美金,这在当时只能算一笔很小的财富。但是,萨拉有着不错的商业远见,并且善于勤俭持家。约翰经常在朋友面前大力夸赞妻子,称她“比大多数商人还精明”。实际上,萨拉的确是他生意上的贤内助,并在很多方面推动了约翰的事业。
1794年,英国和美国签订了杰伊条约,允许美国在加拿大地区开辟新市场。约翰抓住了这个好机会,率先与魁北克的皮草公司签订合作条约。紧跟着,他开始从加拿大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订购皮草。他总是能买到上好的皮草,然后运回纽约精心整理、加工、包装,再运到欧洲出售。通常,这些皮草在伦敦的售价能达到他购买价的10倍。有人借此指责他奸诈,但低买高卖是商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就这样,约翰·阿斯特的财富悄然增长。他心里很清楚,他已不是那个当初踏上美洲时,浑身上下只有5基尼和7把笛子的破落德国移民。他已将大多数竞争对手甩在身后,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皮草贸易商。
在纽约,约翰的皮草店位于热闹的百老汇大街。实际上他对这个地点的向往由来已久。在他拥有这家商店以前,他还需要走家串户兜售商品;途经百老汇大街时,他就经常会停下来,同时暗暗给自己鼓劲:将来这里会有我的一席之地!几年之后,他果然达成心愿,在百老汇大街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皮草店,屋里挂满了各种皮草,还摆着一些钢琴、笛子之类的乐器—因为他同时也是哥哥乔治的乐器生意的代理商。有了萨拉这样的贤内助,约翰就不需要总是呆在店里。很多时候,他干脆将这里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直接到北部山区去和印第安人打交道做买卖。
1800年初风和日丽的一天,一艘满载毛皮的轮船缓缓驶离纽约港,驶进大西洋。这是一次远航,它将穿越大西洋,再通过印度洋,直抵太平洋彼岸的广州。这艘船的主人正是约翰·阿斯特。当时,美国已经有部分商人开始与当时的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约翰·阿斯特也及时加入这一行列,把他的皮草制品推销给清朝的达官贵人。
然而皮草贸易很快便开始不景气。痛苦的竞争,高昂的距离成本,以及当时时尚界风格的变换—皮草制品不再时兴—导致皮草贸易的利润越来越少。1834年6月,约翰卖掉了自己所有的皮草店铺。如果一切到此为止,他肯定成不了首富。成就他首富地位的,既不是皮草生意,也不是中国贸易,而是房地产投资—确切地说,如《纽约先驱论坛报》在他去世后所言,是纽约这座城市的集体智慧、胆识和商业机会造就了约翰·阿斯特的财富神话。
早在1790年,约翰就开始将暂时不用的闲钱拿来做房地产买卖,但收益并不显著。1800年首航中国获利后,约翰再次认真考虑对纽约的地产投资。对于纽约来说,它所拥有的最大财富莫过于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政府的人口普查显示,1790年到1800年间,纽约市的人口从3.3万增加到6万,几乎翻番。欧洲移民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每过十年增长一倍毫无悬念。未来的纽约将是全球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约翰洞悉了这一点。他将首航中国的5万美元利润投资于纽约的土地。此后,远航中国贸易的利润大多被他投在纽约各种土地和建筑物中。预测到曼哈顿岛北部将快速增长,约翰购买了超出当时城市规划很多的土地。到了1820年,他已经在纽约房地产业投下500多万美元。1825年,国家出资兴建的伊利运河的开通使纽约的地产价值急剧攀升,阿斯特的财富也迅速膨胀。到1826年,每年他在174项物产上要收回27万美元。
晚年时,约翰资助了许多艺术与文学创作者,并出资建造了阿斯特图书馆(之后与其它图书馆联合成为纽约图书馆)。临终前,他交代将他生前的一切商业往来记录与帐目全部烧毁,让这个传奇商业帝国的内部运作至今仍然成谜。约翰去世后留下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地产,这在美国史无前例,标志着美国财富史上的重要转折:从主要财富的规模上看,美国和欧洲已经日益趋同,不断上升的财富地位使美国日渐摆脱欧洲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