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天才的创业历程
舞台四周掌声响起,聚光灯投向舞台中央的人物,他刚刚结束演讲,正在向周围观众微笑致意。所有人都深受鼓舞,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他们相信整个世界已经因这个人物而改变。然而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想到聚光灯后边站着的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控制整个现场活动,努力让焦点落在台上的人物身上,同时控制着音响效果、人物出场次序甚至室内的温度,而正是这些人,甘于站在聚光灯后边,导演和推动历史的进程。保罗·艾伦—微软联合创始人,正是这样一位人物。
保罗·艾伦 永远忠于梦想
保罗·艾伦1953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地区,他的父亲担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馆长,这一便利条件让他从小就接触到了世界知识。艾伦聪明好学,但他绝不是书呆子类型的学生。他自幼就有旺盛的好奇心,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音乐和体育,尤其擅长吉他演奏和篮球。艾伦从小就对宇宙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9岁时,他和母亲、妹妹去西雅图世博会游览,泡在太空馆里不肯走。妈妈没办法,只能在晚上9点闭馆时再去接他。同时他对枪械军事知识也很喜欢,总是阅读各种介绍枪械的杂志。60年代,艾伦进入当地著名私立中学湖滨中学学习,这里汇聚了来自中产以上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比他小两岁瘦瘦小小的男孩比尔·盖茨。由于两个人都对新科技异常痴迷,尤其是在计算机方面,很快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保罗·艾伦 永远忠于梦想
当时的美国处于计算机领域的前沿,1963年,BASIC语言问世。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 360系列制成。尽管这些设备在今天看来十分简陋,但在当时,足以让世界震惊。尤其是在1969年,美国第一次载人登月成功,向世界展示了计算机这一前沿科技的无穷魅力。年幼的艾伦和盖茨都为之深深吸引,如饥似渴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憧憬着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当时的湖滨中学还没有配备最先进的计算机,而学校现有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两个年轻人的需求,对他们来说,这些机器太老旧了。于是艾伦想出一个办法,在深夜和盖茨一起溜进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在这里开始了他们后来影响世界的计算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