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的慈善女王
在阿斯特家族的历史上,还有一位女性值得称道。她虽然只是随丈夫改姓“阿斯特”,但她一生捐献近两亿美元的善举,却让她足以成为这个大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布鲁克·阿斯特夫人
布鲁克·阿斯特原名布鲁克·罗素。她生于1902年,小时候跟随担任海军陆战队军官的父亲,在中国、多米尼加、海地、巴拿马等地生活。
布鲁克·阿斯特夫人曾经有过三次婚姻,她跟第一任丈夫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安东尼,由于与丈夫性格不合,很快离婚。第二次婚姻是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不过这段婚姻由于丈夫的去世而结束。后来她遇到了文森特·阿斯特(小威廉姆·阿斯特的孙子),之后成了他的妻子。她的公公,也就是文森特·阿斯特的父亲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小威廉姆的儿子),是当时美国的巨富。1912年,阿斯特夫妇在欧洲旅行,由于太太怀孕,所以夫妇俩决定乘坐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回到美国,让他们的小孩在美国出生。不幸的是,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撞上冰山,约翰·雅各布·阿斯特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在大西洋,这位巨富遵循当时“女士优先”的原则,让怀孕六个月的太太和女佣人上了救生艇,阿斯特夫人得以死里逃生,保住了家族的血脉。
文森特在1948年创立基金会,与布鲁克·阿斯特一起管理。1959年文森特去世之后,布鲁克·阿斯特夫人成了整个家族的核心,开始了对纽约公共事业的长久捐赠。根据《文森特·阿斯特基金会》一书的记载,该基金会成立于1948年,到1997年结束,一共捐出1.947亿美元,受赠机构1025个。阿斯特夫人常说的一句话是:“钱就像肥料,应该四处撒播。”每次决定拨款给慈善机构之前,阿斯特夫人总要前去拜访。一次,她身穿整齐的套装,戴上珍珠项链,到纽约哈莱姆区的贫民窟检查捐款的运行情况。有人不解地问她:“为何在穷人面前还要如此打扮?”她回答:“如果我不打扮齐整,人们会觉得我不尊重他们。”
阿斯特夫人不但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也是个作家,在与文森特·阿斯特先生结婚之前,曾经在《住宅与园林》杂志当过8年编辑,出版过好几本著作。这位美国大名鼎鼎的慈善家,与中国也有着不解之缘,她早年曾经在中国生活了4年。1976年至1981年,作为“文森特·阿斯特基金会”主席,阿斯特夫人以基金会的名义捐献了数百万美元,使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拥有了一座来自中国的苏州园林。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楼的亚洲艺术部珍藏着许多青铜器、陶瓷、中国书画等中国文化艺术传世精品,同时这里还有一座精巧的苏州园林,在园林的一角,有两块英文的碑记。其中一块写着:“大都会博物馆衷心感谢中国苏州园林局的能工巧匠,他们高超的技术构成了本园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一块记录着馆方对这个园林赞助人的感激:“这座明代学者隐居的园林和书房,从构想到实现,归功于布鲁克·阿斯特夫人长期以来慷慨的捐助。”
1998年,由于阿斯特夫人对纽约公共事业的慷慨捐赠,为了表彰她的杰出贡献,当时的克林顿总统特地向她颁发“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奖之一。同时,民间也开始称她为“慈善女王”。2002年3月30日,由戴维·洛克菲勒策划并主持的阿斯特夫人100岁生日晚会在纽约郊外的洛克菲勒山庄举行。洛克菲勒邀请了100位名流前来祝寿。前来的客人之中,包括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长保罗·拉克利等。当天的《纽约时报》还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次盛会。
2007年,105岁的阿斯特夫人因为肺炎去世。虽然此前,她由于健康原因已结束了文森特·阿斯特基金会的运作,但是她对社会的慷慨捐赠,让千千万万的民众成为受益者。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楼由她捐建的中国苏州园林,更铭记着这段象征中美友谊的历史。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