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白热化的支付平台之争,连马云都承认微信红包的偷袭计划和执行非常完美,让他得到深刻的教训,但移动支付是一场超级马拉松,依靠爆发力取胜的机会微乎其微,后面的日子还长。微信支付的优势在于依托社交圈,而支付宝钱包的背后是网上购物和生活服务,微信如何从支付宝手中夺取用户,仍然充满着挑战。谈及与马云的对决,马化腾倒是语调轻松:“我跟马云很熟,私交也很好,也一直开玩笑说他这个很快超过我们了,我们其实不是很计较谁的市值大小,大家走的方向、路、打法都不一样,我们更希望整个行业能够发展起来,蛋糕做大,所有人都会受益。”
马化腾与腾讯
尽管被封为“全民公敌”,但马化腾却坦言自己从来没有预设过假想敌,在他看来,他最大的对手一直是自己。“我是偏技术和产品的,个性实际一些,不是很全面化,和丁磊比较接近吧。对战略和产品的方向把握得还可以,但要我去管理和对外交流,KPI打分什么的,我可能做不来。”
早在十年前腾讯拥有多达30个业务部门时,马化腾就发觉管理变成一个大问题。“决策很烦,层次很多,关系也不太清晰,各个部门间的合作性也不是很强,每个地方都要长远布局,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他意识到光靠自己和早期的创业伙伴已经带不动整个公司。“我们要完善每一块领域的专业化团队。”邮箱等业务的早期失败,让马化腾急迫地感受到提升整个团队执行力的必要性,“我们意识到自己有很多弱点,我们不是没有过失败,我们也在很多地方做了尝试,但做得不好,或者说有些产品开发的不好,延误了时机。”
随后,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腾讯,2005年,腾讯挖来了有高盛公司背景的刘炽平担任首席战略投资官。另有一些空降兵,包括负责拓展公司的网络广告和品牌推广业务的刘胜义(曾担任阳狮中国的执行合伙人),来自中兴人力资源总监奚丹等等,现在,腾讯在每个业务领域都有一个专门的体系,如果说马化腾之前对自己的定义是“超级产品经理”,那现在他的新角色就是“首席架构师”,他会仔细推敲着平台战略的每一个细节,3~5年后营收的增长点可能出现在哪里?在整体规划之下,每一块业务该放在什么位置、何时放、占多大空间?公司的短板又在什么地方,该如何补齐?他的大脑像高速运行的CPU一样算度着这些问题。
模仿对手并不丢人,关键在于一定要比对方更好用
从腾讯37层的会客室望出去,对面就是深圳大学。自1984年全家人从海南迁至深圳,马化腾便一直在此扎根,从未远离。正是他对深圳这座城市浓重的故土情结,让他改变了人生志向,从而成就了今天的互联网第一大公司。
马化腾最初的志向是做一个天文学家,1986年,他还是深圳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就曾经用学校的器材拍了一些哈雷彗星的照片,并为此还写了一篇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项,还获得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考大学的时候,他得知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而那时候的天文台又很少,这个系毕业出来的学生,多半都是去当了地理老师。考虑再三,马化腾决定报考深圳大学的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虽然放弃了天文专业,但这依然是他除了网络之外最大的业余爱好,他家里的天文设备不比天文台的差,半夜里透过天文仪看星空,是这位宅男最爱做的事情。
1989年的深圳大学,录取分数相当高,几乎与北大清华持平。因为身处特区,受到改革开放思想的影响,学校里实用主义思潮比较浓厚,这也是马化腾以及他的团队的实用主义理念的由来。大学求学期间,马化腾渐渐从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他不仅能够编制出各种反病毒程序,为学校的PC机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甚至还能干出些有些技术含量的恶作剧,比如锁住学校计算机的硬盘。早年间,业界曾把他和同学张志东的专业水平拿来一较长短,得出的结论是,在技术上张志东要更强一些,但在产品感觉上,马化腾则更胜一筹,他的长处是能够把很多事情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