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和葡萄酒混一块
“当时出国完全就是留学。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鱼,别人把我扔进了湖南这片水里,游过一阵以后我自己就感觉到这里成了一个池塘。后来到了北京觉得北京很大,在北京生活八年以后有了同样的束缚感,之后就去了纽约,觉得那里才是大海。” 198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完成研究生学习的谭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留学。在那个更大的世界里,为了生活,他要到餐馆里洗盘子,也在街头卖艺,而他的音乐也在一步一步转化为东西文化交汇的纽带。
纽约的多元化文化让谭盾的性格变得更大胆,也把自己的音乐玩得更出格。他萌发了用古中国陶土的乐器跟摇滚乐、爵士乐、交响乐合奏的想法,还为一场叫《粉红》的音乐剧当全裸的指挥者。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艺术范畴内的浪漫。1989年,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的问世,让谭盾扬名国际乐坛。
谭盾:创造音乐的未来感
在名声大振的同时,来自四方的争议也从未间断,不少人嘲讽他把音乐当拼盘,美国《纽约时报》毫不留情地说:“这个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把啤酒和葡萄酒混到一块喝呢?为什么这个人一定要把小提琴写成像京胡的样子呢?”由东方艺术家来实现东西文化的融合在当时本来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谭盾本人把自己对这种音乐风格的信仰定位为一种狂妄的热爱,执着始终如一。
谭盾:创造音乐的未来感
如果音乐反映出的是人的一种心态,谭盾当属永不衰老的玩家。他的音乐应运时代而生,并能跨越时代、国籍、宗教和年龄的重重界限,皆因他敢于在经典中灌注强烈的未来感。“我的音乐要为未来做点投资,我希望明天后天的音乐会有很多80后、90后的人来听我的音乐,”尽管被称为世界级音乐大师,谭盾从不否认自己对年青人认同的渴望。今时今日,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大胆创新的精神显是被前所未有的需要和推崇,谭盾依然为之孜孜不倦的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