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的领域里,谭盾一直走着这样让人琢磨不透的路子,这是他的风格,也是他的性格。因为不断尝试,所以争议和奖项都接踵而来,因为始终坚持,谭盾的音乐更需要的是理解,而非随意置评。
谭盾的音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一系列权威认可毫无疑问是对教条主义最强而有力的抨击,然而这一切并非一蹴而就,也不可被复制。一夜成名往往属于音乐演唱者,而作为音乐创作者的谭盾之所以成功不仅在巧妙地与利用了各种音乐元素的时间地域融合,铸造了鲜明独特的谭盾式音乐风格,也因为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开化时代和市场背景之下,从而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和更多元化的创作领域。
谭盾先生在指挥现场
从湘地农民到世界骄子
谭盾出生于湖南长沙丝茅冲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在财贸系统从事宣传工作,母亲是医护人员,这是个原本与艺术风牛马不相及的家庭,如果没有走上音乐道路,今天的谭盾或许仍过着最朴实无华的生活,拥有最简单的家庭和人生故事。
谭盾的音乐人生起步条件并不优厚,然而,就是从小表现出的惊人天赋改写了他日后的人生。文革时期,父亲从“五七”干校带回了二胡和竹笛让8岁的谭盾好生好奇,他的音乐天赋与乐器产生了化学反应,从未接触过系统音乐训练的他居然在短短几天内像模像样地吹出了《浏阳河》,不热衷家长制的谭爸爸谭妈妈把这一切看在眼里,默默支持。
谭盾先生
学乐器从来没有捷径,勤学苦练是谭盾叩开音乐之门的唯一方式。一开始,父亲教他学笛子、二胡和手风琴,将自己略微知晓的一点音乐知识传授给谭盾。后来他开始学习小提琴,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没有风扇的夏天,谭盾光着膀子拉琴,母亲总在旁为他摇蒲扇。那寸光阴在谭盾功成名就后,仍是父母心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据说,在那时乐谱是稀罕物,谭盾不仅常常借别人的乐谱回来通宵赶工手抄,更不时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靠听广播拿笔记谱,甚至去看场电影也不忘靠手电光记下电影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