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总理英拉与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深知不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这种方法表面上最有效果,实际上却让自己堕落为与军政权为伍。昂山素季说:“一些人改变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当南非的旧政府、拉丁美洲的军事专政进行独裁统治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认识到这些变化不可避免,这是他们所能选择的最好道路。我所表达的真正改变是通过理解、同情、正义、爱心后的内在变化。”
然而,军政府给昂山素季扣上了“煽动骚乱”的罪名,以打击反对党的气势,自1989年7月20日,对她实行软禁。军政府又试图以自由作为条件,诱惑昂山素季出国而放弃领导反对党的斗争。昂山素季婉拒了军政府的“好意”,毫无惧色地在军政府的刺刀尖上坚持自己作为精神领袖的使命。
被囚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其实,从昂山素季站出来领导民众开始,军政府已经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局势。虽然昂山素季和她的拥护者没有武力的支持,但坚韧不屈的精神让民众越来越坚定对军政府的抵抗,也渐渐凝聚起反抗的力量。虽然军政府在此后的20年内,依然凭借对武器军械的控制来强硬地维护自己的霸权,但整体局势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垂死挣扎。
国际社会对缅甸军政府的不满也日渐加剧。1990年,军政府迫于国际压力举行了大选,昂山素季获得了绝对优势。军政府又一次无赖地宣布结果作废,并且宣布全国民主联盟为非法组织,同时继续监禁昂山素季。军政府像过家家一样,把“恢复法律和秩序全国委员会”改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继续维护他们的政权。国际社会对缅甸军政府的批评更加猛烈。同年,昂山素季的坚持为她赢得了萨哈罗夫奖的殊荣。
昂山素季
1991年,昂山素季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她自己仍然身处军政府的监禁下,只好让儿子前往挪威代替自己发表答词:“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国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随后,身处军政府软禁之中的昂山素季把诺贝尔和平奖的130万美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缅甸人民的健康和教育事业。在1994年,她又设法向在菲律宾召开“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国际研讨会的联合国下属机构寄了一篇论文。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在会上代替她宣读。文章就发展中国家“应该经济先走,民主缓行”的观念进行了批评驳斥;指责许多当权者不分青红皂白,将民主运动与要求落实人权问题一概说成是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而加以否定;呼吁联合国重视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穷落后国家的民主运动和人权问题。这篇演讲也在整个亚太地区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