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影像·基地 》
时间感衍生“看电影”
“看电影”系列是继“水”系列之后推出的作品,相比“水”系列而言,“看电影”似乎和他更有渊源。何汶玦的母亲是一名电影海报绘画工作者,她对何汶玦的艺术生涯起到了很大影响。据他回忆,儿时常去看电影的他,经常参与到母亲的工作中,那些有着时代印记的电影海报在何汶玦的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种子,以至如今他将童年“回归”创作。
细细研读不难发现,何汶玦笔下的此“电影”并非彼“电影”。该系列是他在“水”系列之后,对时间感的思考的延续。稀薄色彩、细密笔触和紧张节奏中,描绘着由电影图像引发的忧伤、孤寂,让观看者产生了一种共鸣。实际上,“看电影”系列是何汶玦借助观看者十分熟悉的画面来阐释隐藏在内心记忆中的真实。
细看这一系列不难发现,它的每一个副标题都是中国电影的名字:《红高粱》《花样年华》《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我选择自己钟情的一些有着中国特色的电影片断,直接临摹到画布上,类似于我们小时候传看的电影连环画,说得专业一点是像电影的分镜头剧本。当然我不是简单地写实性移植电影中的某个人物或场面,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对客观的意向性的描绘,其语言方式多少有些模仿在中国很是时髦的德国艺术家里希特。”
这样的绘画方式,既保留了他艺术激情的细枝末节,又凸显了作品自身惆怅、虚幻的神秘性,并实现了他的镜中之境与象外之象的寓意,从而提供了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绘画语言,也相对充分地寻求到他对绘画艺术的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