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昊先生
职业的范儿
不管是在讲述还是表达的时候,卢昊都更加强调对于回忆的引用以及传统生活的追溯。作为最早一批开始接触西式奢华生活的精英代表,卢昊对于雪茄和红酒有极高的品味,也乐意与同好分享各种爱好,可是等到后来卢昊发现身边人都开始追逐此道的时候,他却对这种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的修行产生了疑问:“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也有不少杰出的成果值得传承,单单从酒上来说,中国白酒的丰厚底蕴以及独特之处都是值得深究和肯定的。”
卢昊年轻的时候在家里的墙上手书了一副字:“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无论是气魄还是行为上,卢昊都表现出了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进取意志,“行书写的,当时粗通一点文墨,张扬得不得了。”如果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通行价值观来衡量,卢昊并不典型,在艺术家这个职业里面,卢昊的范儿不太一样。
在小的时候,卢昊每次穿皮鞋,都希望它一尘不染,“这也是你的精神面貌,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卢昊到了画家村之后,看见那些蓬头垢面的艺术家,觉得自己一定不能那样。“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在做创作的同时,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好,我不相信对自己的生活毫无要求的人,会有足够的感情投入到创作当中。我爸爸跟我说过,他有一个好朋友,他经常穿着雪白的衬衫去修汽车,修完了出来,衬衫干干净净的,这是职业的范儿。”
在被确定为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策展人之后,卢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如何在感情和利益纠结的困境当中执行自己的展览理念?如何在纷乱的艺术理念当中找到最适合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作品和艺术家?卢昊最后发现,一场纯粹的、以作品绝对值为取向的展览并非那么容易。“我不想要那些熟悉展览规则的作品,太油滑,不动人,后来我发现我不仅仅会得罪陌生人,还会得罪自己的朋友。”在接到恐吓电话之后,平时滴酒不沾的卢昊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一边喝着二锅头,一边朗诵毛泽东诗词。“有很多是含着眼泪看完的,什么是苍山如海,什么是残阳如血?我这点小问题比起那个环境来,有什么呢?”
这种偶尔的释放对于卢昊来说,并非是生活的常态,在更多的时候,他还是那个每天熨烫衬衫的品位人士,“我在早年演出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提前起床,整理内务,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