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之一 鲁迅
在王鲁炎的工作室外,伫立着一对巨大的三角尺,锈迹斑驳,但是倨傲肃穆,像一个被取消了合法性的宣言,一个三角尺的刻度标准是现行刻度标准,每厘米10毫米。另一个三角尺的刻度标准,一面是每厘米12毫米,另一面是每厘米8毫米。“多重标准的并存,使一种标准测量为正确的,而被另一种标准测量为错误的,在多重标准并存的语境中,任何一种标准在同一时刻既是正确又是错误的。对于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完全取决于选择了何种标准。如果我们只确信自己的标准,忽略了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标准的存在,世界将会有更多的矛盾、冲突和流血。”
王鲁炎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气息,这种气息并不依赖由情感传达的表情,如果指望通过一种先验的荷尔蒙来辨识王鲁炎,那肯定会令你失望。但如果你能接受这种失望,那么你将在已有的经验之外得到很多:认识他的作品如同一种崭新的自我发现,尽管那些作品所表现出的是强烈的智性的愉悦,但是这种发现依然是强烈的言情,惭愧与惊悚。王鲁炎最擅长的其实并非新颖的视角,而是再造一个鲁迅的能力。
王鲁炎:一生二,二生悖论
正如他的2007年的大型装置作品“W三角尺”所表现的那样,双重标准直接指认的是令人难堪的心理现实,这种对于标准的强烈质疑和干预,体现出对于他者乃至自我价值标准的批判与重建。这意味着对权力的挑战,因为权力是制定标准的罪魁。在一切已经标准化的秩序中,挑战不仅仅是对既定标准发起的冲锋,还在于提醒勇于将热情当成才华的年轻人:创作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欲望本能和政治处境的解析和冲动,如何转化落实这种冲动则更为重要。
艺术家还是思想家?这对于王鲁炎来说并不是问题。但在他开始“悖论”之路以前甚至更早,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选择题。“在我很年轻的时候,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幻觉,艺术家能够在白昼梦想,在崇高的境界中拥有足够的自信甚至优越感。艺术家喜欢不修边幅满身颜色地到处行走,期待着被路人认出是艺术家时所产生的莫名骄傲和快感。但是,当我终于有一天站在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角度,认识到艺术其实不过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需要,是另一种精神活动与生活方式。艺术不再是一种可以炫耀的特权,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其实就像生命需要呼吸一样平常甚至平庸,于是,我忽然有了不愿意被人认出是艺术家的愿望。”的确,从王鲁炎的外表已经看不出他是一位艺术家,至少他不再像他不想成为的那种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在他的艺术中剥夺了愉悦感官的感觉,取而代之的则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