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运营的前期,“黄金铁三角”一致认为,半导体方面最具市场潜力的是存储器芯片。这是一个完全依靠科技发言的领域,想要创造奇迹必须不断创新。有赖于对目标的专注,英特尔很快就在1969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批产品:双极处理64位存储器芯片,代号1103。为了防止其他公司侵入这个市场,英特尔第一时间扩大了公司规模。以后的每年英特尔都保证有高性能的产品问世,尤其是1974年推出的微处理器8080,被专家们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它也成功开启了个人电脑发展的革命。
这一年,英特尔赢来了成长路上的第一个高峰,CEO诺伊斯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在这个黄金点上宣布卸任。摩尔坐上了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宝座,全面掌舵了英特尔未来的航向。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股东方新势力给这位技术出身的CEO始料不及的迎头一击—由日本5家大型电器公司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竟然研制出质量优于英特尔五倍、价格却更低廉的芯片。这直接导致英特尔单个芯片的售价从28美元跌至白菜价6美元,不仅是摩尔,就连硅谷、甚至整个美国都惊呆了。
2007年,摩尔夫妇向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捐赠2亿美元,用于兴建Caltech的NASA实验室
从打击中清醒过来,摩尔拿出了与变化结盟的勇气。凭借对市场敏锐的嗅觉,他镇定沉着地分析了未来PC的发展前景,最终他决定调试英特尔这艘巨轮的航向,专攻微型计算机的“心脏”部件—CPU。得益于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转移,英特尔开始腾飞,并逐步确立了日后在全球微处理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高登·摩尔正是这场变革幕后最大的推动者。
1987年,摩尔领导下的英特尔成功推出运算速度比IBM个人计算机快三倍的台式计算机,代号386。这也是英特尔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同年,58岁的摩尔像前任诺伊斯一样,选择在一个巅峰时刻将CEO的接力棒交给了格鲁夫。他曾称自己为“偶然的企业家”,在他眼中,格鲁夫具备着企业家的素养,是最理想的接班人。1989年,摩尔从主席职位上光荣退休。1990年,他又从老布什总统手中接过了美国技术奖的奖杯。2001年4月15日,72岁的摩尔不舍地退出董事会,而72岁退休制度正是当初创建英特尔时他本人定下的规定。这次董事会的改组意味着英特尔公司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时代的开启。
无论是摩尔执掌英特尔之时还是此后,他发现并表述的摩尔定律一直是英特尔公司的发展指针。这条黄金法则让英特尔保持着持久的创新力,将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摩尔的成就和财富也遵循着这项定律:每18个月就跟着翻一番。
2008年,摩尔获得IEEE荣誉奖章,这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学会的最高荣誉,也是世界电子电气工程学界的最高奖励。
“成功,通常指在某一适当的时候在某一适当的地方做了一件适当的事情。”这是摩尔的一句名言。他的一生也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