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汉克斯:梦想长青,偶像不朽
1994年之前,汉克斯已经凭借《飞向未来》、《西雅图夜未眠》和《费城故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费城故事》还让他摘得了奥斯卡影帝的桂冠,可以说,这一时期汉克斯的演艺生涯和演技都趋向于成熟。在《阿甘正传》中,汉克斯又将演技发挥到了一个新高度,继而蝉联了那一年的奥斯卡影帝,成为了继斯宾塞之后第二个连续两届获得奥斯卡影帝称号的演员。
太空英雄传
没有《阿甘正传》中美国符号那么纷乱,这一次汤姆·汉克斯主攻美国太空英雄吉姆·弗洛尔─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个全美国都崇拜的英雄。当然,这也是美国电影人最常用的方式,用无畏的英雄主义来教育和感化全民。汉克斯有幸成为了美国的“新太空英雄”。可这种既成事实的英雄事迹并不容易被诠释,因为人们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英雄的概念和轮廓。对于汉克斯而言,大量的飞船技术术语和太空科技词汇也是一个困难。可能够塑造英雄的人一定不是狗熊,汉克斯的演绎几近完美。实际上,汉克斯的性格中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正义感,从他的眼神和行为举止中我们能够读到这一讯息。而且,饰演真实的英雄人物一直是汉克斯的愿望之一。影片中,为了细腻地把握住主人公吉姆·弗洛尔的性格特点,汉克斯下了很多苦功。不过,人们之所以认为汉克斯就是弗洛尔,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类人─那就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敢和镇静,以及强烈的国家意识。
《阿波罗13号》之前,汉克斯已经连续两年拿到了两座奥斯卡小金人,个人荣誉至高无上。所以,这次饰演真实的英雄人物,汉克斯面临的压力着实不小。或是超越,或是持平,或是倒退。通常来讲,饰演英雄并不是个好选择,因为那很难超越。可汉克斯还是全力以赴,赢得了美国人的心。尽管没有染指奥斯卡,却也成了他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
向披头士致敬
20世纪60年代是演唱团、摇滚乐队兴起的时代,披头士乐队、齐柏林飞船乐队、滚石乐队等一系列摇滚合唱团的出现成了那个年代的文化符号之一。这股强劲的摇滚文化风正好吹到了50年代生人汉克斯的脸上,当然他也是个摇滚乐队迷。
1994、1995年的功成名就后,汤姆·汉克斯自导自演了向六七十年代摇滚乐队致敬的《挡不住的奇迹》。这既是向那个时代的致敬,也是缅怀自己的青春往事。这是个属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人的摇滚梦。在《挡不住的奇迹》中,汉克斯还过了一回乐队瘾。影片中很多歌曲都是由他亲自操刀完成。实际上,汉克斯非常多才多艺,钢琴、小提琴、架子鼓、吉他样样精通。这也是他有自信能够完成这样一部贯穿经典摇滚歌曲影片的信心来源。在演艺生涯早期,汉克斯就是以小人物和喜剧形式为主,他的骨子里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和谐、轻松、快乐的元素。所以,当他功成名就后,又开始在轻喜剧和自我喜好的音乐中陶醉自我。就如同周星驰痴迷李小龙的功夫片,后来拍出了《功夫》一样,汉克斯也在《挡不住的奇迹》中向60年代的摇滚乐队岁月致了一回敬。
90年代上半段,汉克斯几乎获得了能够证明自己演艺价值的一切。当他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的事业时,《挡不住的奇迹》诞生了。这部像是汉克斯早期的影片没有一点大制作的痕迹,其实这部影片就是他的一个梦。票房、口碑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由他亲自制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作品。这已经足够了。
硅谷代言人
《电子情书》的出现传递给美国民众一个清晰的讯号─网络时代已经来临。汤姆·汉克斯又一次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他简直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形象代言人,诠释了网络的新奇、便捷。《电子情书》改编自20世纪40年代经典影片《街角商店》。不同的是,《街角商店》的男女主人公是以笔友的形式沟通,最后成为了恋人。而《电子情书》则从飞鸽传信上升到了网络聊天,先进快捷了许多。可以说,美国的高科技梦想在《电子情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互联网发展迅猛,软件业也是突飞猛进,象征着美国高科技的硅谷开始兴旺发达。微软、亚马逊、苹果、甲骨文、雅虎等软件、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人气、实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这部影片之后,互联网之风愈加猛烈。现在回过头再看这部《电子情书》,你也许不会对当时的网络科技有感觉,可汉克斯面对网络世界的疯狂举动却依然让人忍俊不止。汉克斯是个轻松、热情、幽默、严谨的人,还有点大男子主义。这些性格特点在《电子情书》中与梅格·瑞恩的对手戏中得到了充分展露。
这一时期的汉克斯已经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巅峰期,当经历了各种特色鲜明的角色后,他又来了一次网络版的爱情,开创了美国网络爱情电影的先河。也许影片中没有史诗般的场面,可这部轻松式的小作却进一步拓宽了汉克斯的戏路。
血染的美国梦
没有比二战影片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气质和精神,这其中展现最好的无疑是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联袂的《拯救大兵瑞恩》。《拯救大兵瑞恩》作为经典的二战题材影片,里面映射出来的美国精神绚烂无比。影片中有几处细节,可充分体现美国佬的国家精神。当然,这都是由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米勒上尉发起的。诺曼底登陆战打响后,米勒上尉身边年轻的美国战士一个个地倒下,可从他的表情来看,并不那么痛苦。实际上,他必须在死亡面前表现得更为坚强,因为只有带领士兵们冒死继续前进才能避免更多的伤亡。战争中的美国精神就是如此,那就是为了更大的胜利,唯有勇敢地继续前行。为了国家利益,个人必须要服从国家。可作为国家、军队的战场代表,米勒上尉必须要在继续前进的情况下,体恤官兵,尽量保住他们的命。其实,继续前进和继续活着很难同时兼顾。影片最后,受伤的米勒上尉坐在地上用手枪与德国人的虎式坦克对射─这是一场以卵击石的游戏。可为了瑞恩的回家之路,米勒像个保护幼仔的晚年老虎一样,垂死地与德国人抗争着。不抛弃,不放弃,以人为本的美国战场精神再一次体现。
这部影片最后似乎在说,美国人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是一场圣战。米勒和他的士兵则像是虔诚的战场信徒,因为美国的国家精神已完全贯穿其中。现实中,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国家,汉克斯都有一种责任感。尽管他并不愿意回忆童年生活的不快,可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坚强、乐观的男人。不过,很难想象在经历小时候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汉克斯的成长仍旧那么有轨迹,并且成长为一个充满正义和责任感的真汉子。在经历了《电子情书》中的小资小调后,汉克斯整理行装开始向证明男人血性的二战战场前进。这又是一部足以影响汉克斯演艺生涯的力作,与之前塑造的种种特点鲜明的角色不同,汉克斯饰演的米勒上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汉克斯却让米勒有了鲜明的灵魂。尽管没有染指奥斯卡影帝,可汉克斯却让这部影片成功了。1998年的汉克斯,演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老大的“幸福”
拍过战争、史诗题材后,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再次联手,准备用一个人的荒岛生活来对美国现阶段快节奏的生活、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淡漠的人情和颓废的价值观做一次大规模批判。汉克斯则成为了这块试验田。影片渗透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快节奏“幸福生活”中的美国人实际上是孤独的。从荒岛回到美国后,查克居然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繁华世界。实际上,造成内心孤独的,是情感的缺失。在荒岛独自一人生活的岁月里,查克的美国精神再一次得到升华。他开始的时候孤独、绝望,甚至感到恐惧,对回家失去了信心。后来男人的本能让他选择了坚强、无畏。这与当年美国人刚刚登上北美大陆从弱小变得强大有许多相似之处。美国人的拓荒精神在本片中得到了放大。《荒岛余生》的拍摄对于汉克斯来说是噩梦般的,因为在片中他几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野人。一个人的孤寂和无奈不禁让汉克斯想到了迁移漂泊的童年。没办法,他只能硬扛,因为从童年过度到成年他就是靠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坚持过来的。此时的汉克斯不必去在乎金钱、名望和地位,他需要挑战的是自我。尽管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有些让人抓狂,可汉克斯还是完成了一部杰作,进一步完善了汉式表演。
英雄末路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正处于大萧条时期。故事的发生地芝加哥,也是鱼龙混杂的是非之地。这一次,汤姆·汉克斯摇身一变,饰演了一位有情有义的黑帮杀手。不过,即便是一名为黑帮势力赢得利益的职业杀手,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美国精神。影片中,汉克斯饰演的苏利文仍建立在坚强的道德基础上。影片交代了苏利文作为“死亡天使”的杀手职能,却没有渲染他杀手冷血的一面,更没有一次滥杀无辜的事件和镜头。苏利文的复仇行动如同他的本职工作,完全是非法的,但在“诗的正义”的法庭上,他赢得了所有陪审员(即观众)的支持。倘若汉克斯要刻画一个真正的反角,首先必须从剧本阶段呈现人性的黑暗,其次,他需要克服自身形象积淀的道德力量。但导演和影片的核心却不希望他成为彻头彻尾的恶人。即便是恶人,苏利文也是个充满正义感和道德情谊的恶人。美利坚精神呼唤的是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物,即便他是杀手。可他仍能够被这个国家的精神体系所接纳。
从影片看,这是一个沉默寡言、外冷内热的角色。苏利文没有多少台词或形体动作,由于摄影风格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甚至看不清他的完整表情。但在有限的近景和特写中,汉克斯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从忠诚到绝望的心理过程。很低调,却力度十足。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汉克斯更适合演迈克尔·苏利文的演员。也许,罗伯特·德尼罗可以,但他的外形没有汉克斯正面,慈父孝子的感觉也不够。的确,《毁灭之路》渗透出汉克斯性格中最伟大的一面,那就是稳重、义薄云天、责任感。这是最能打动人的一种性格。没有人能够拒绝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诱惑,汉克斯也一样。《毁灭之路》中苏利文的角色就是冲着奥斯卡去的,所以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性格的彰显上,汉克斯都表现出了影帝范儿。最终,汉克斯还是未能如愿,可影迷们却欣喜地发现,苏利文成了汉克斯饰演的又一个新偶像角色,那就是有情有义的黑帮。
盗亦有道乎
影片以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经济高速发展期为背景。这一时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结构还存在许多漏洞,所以有了迪卡普里奥这样的投机倒把的高级骗子。汉克斯则饰演了一位兢兢业业却头脑守旧的老版美国FBI。汉克斯与迪卡普里奥这一老一新在影片中的激烈冲突和碰撞也代表了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期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期间,银行业和航空业快速发展。父子关系是该片的内在主线,“诈骗精英”迪卡普里奥与联邦调查局探员卡尔之间,其实也是一种变异的父子关系。他俩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是影片的主要情节,仿佛是《亡命天涯》的喜剧版。可以说,迪卡普里奥饰演的弗兰克和汉克斯饰演的卡尔身上都散发着传统的“美国精神”。汉克斯幽默搞怪、轻松诙谐、严谨死板、善良的性格在《逍遥法外》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其实,这本身就是他的性格,只是在过去的角色中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越是靠近自己的个性,越是能够演绎得出神入化。尽管,汉克斯饰演的卡尔有些笨,可这个人物的亮点却超过了迪卡普里奥饰演的高级骗子。在演艺生涯中,汉克斯已经多年没有尝试再次拿到奥斯卡小金人的感受。可这一时期的汉克斯愈发成熟,无论演技还是做人。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的汉克斯更加完美。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