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海明威
军人与文豪的双重身份
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欧内斯特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小的 影响。中学毕业后,欧内斯特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让欧内斯特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和大多数热血沸腾的青年一样,欧内斯特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 场。大战结束后,欧内斯特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梦般的战争 记忆。
欧内斯特·海明威
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欧内斯特在战后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 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他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他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 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 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因此,美国作家斯坦因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 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欧内斯特·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8年,欧内斯特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他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 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欧内斯特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他随同美军去 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 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 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 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