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雏形 澳洲本土的报业巨鳄
1931年的墨尔本平和宁静,三月已经进入秋季。凯恩·默多克在埃文赫斯特私人医院走廊里徘徊,一声婴儿啼哭让他欣喜若狂,护士微笑着告诉他, 他有了一个儿子,即鲁伯特·默多克。凯恩感觉这简直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兴奋之余在《时代报》首页刊登了儿子的照片,这似乎也预示了鲁伯特一生将与报业紧 密相连。凯恩对鲁伯特寄予很高希望,还未到上学的年龄,鲁伯特就经常被带到忙碌工作的报社,从编辑记者到排版印刷,紧张有序,热情十足。鲁伯特兴奋地跑上 跑下,乐于了解一切新鲜事物。每到周末,凯恩铺开报纸认真做标记,鲁伯特就会站在一边,默默观察,在他成年以后同样养成了在报纸上做标记的习惯,并保持至 今。
鲁伯特10岁时,被父亲送去寄宿学校,学校位于墨尔本西南的海边,冬天时刺骨的寒风对10多岁的孩子来说是严峻的考验。鲁伯特的学业成绩并不突 出,但他特立独行,习惯于独立思考并有行动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很快担任了校报《科利欧信使报》的编辑,并受到师生的瞩目。1947年,16岁的鲁伯特 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办了他的第一份刊物《假如重生》,这份刊物一经出版就在校园中广为传阅。《假如重生》的撰稿人多为优等生,文章选题不拘一格,涉及社会生 活方方面,读者不仅包括在校师生,在当时墨尔本地区也有相当知名度。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后来,鲁伯特顺利考入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在牛津上学时,有一学期鲁伯特忙于学校各种活动,其中包括管理和编辑牛津 学生校刊,同时生活放纵,不断参与赌博,而耽误了学业,导致多门功课挂科。凯恩知情后非常震惊,他决定让鲁伯特回到自己身边,进入报社实习,而不是在英国 浪费时光。这时鲁伯特的母亲则支持鲁伯特继续牛津的学业,最终母亲的坚持让鲁伯特可以在牛津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吸取营养,并顺利毕业。
正当鲁伯特在牛津大学苦读,故乡却传来噩耗,父亲凯恩病故。悲伤之际,等鲁伯特回到家中,父亲的葬礼已经结束。鲁伯特后来回忆说,母亲不想让父亲的葬礼留在他的记忆中。按照父亲遗嘱,鲁伯特决心继承父亲一手创建的报业王国,并开始让家族产业走上真正的坦途。
年轻时代的默多克
鲁伯特一边重新审视和管理报业集团,一边为牛津大学严格的考试烦恼。好在鲁伯特得到了集团内资深编辑的帮助,为他复习功课,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历史学学位。毕业后鲁伯特并未立即回国,而是进入伦敦报界工作,拓宽自己的视野并积累经验。
1953年9月,鲁伯特回到澳大利亚,担任《新闻报》和《星期日邮报》的出版人,正式执掌家族事业。而此时《新闻报》已经失去往日的影响力,同 时面对竞争对手《广告商报》的挑战。在年轻的鲁伯特带领下,《新闻报》和对手进行了针尖对麦芒的战斗。鲁伯特认为,《新闻报》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必 须背水一战。他开始削减成本,并在吸引用户上投入大量资金,而《广告商报》也被迫降低零售价,同时给发行商更高利润。不到两年时间,《广告商报》和《新闻 报》两败俱伤,然而鲁伯特却从未妥协,依然坚持。《广告商报》董事长杜马认为如果这场竞争继续下去,鲁伯特会选择鱼死网破,宁可破产也不会服输。于是在 1955年,杜马做出了让步,两家报纸进行合并,分别拥有50%的股份。这对鲁伯特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次重大胜利。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鲁伯特不过是一个浪荡公子,难堪大任。而鲁伯特却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报业运作当中,他对公司管理成本的关注程度远远高 于报纸内容,他只选择自己信任的人管理那些记者和文章,这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奠定了家族报业帝国的成功基石。同时鲁伯特深刻认识到,报业本质上也仍然是一 种商品,不管报纸的影响力有多大,最终的成功仍然取决于资本运作,而不是花哨的内容。于是在其他报业公司忙于挖掘内幕新闻的时候,鲁伯特已经在和悉尼银行 进行马拉松式谈判,最终悉尼银行决定支持《新闻报》。凭借银行的支持,鲁伯特把自己的事业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和同行逐渐拉开了差距。
鲁伯特不仅把家族产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大肆收购,在成功获得《镜报》之后,又于1964年创办了《澳大利亚报》,成为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