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
童年的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的父亲,就是后来被缅甸人民尊为国父的昂山将军。自学生时代起,昂山将军就开始为缅甸独立而奔波。1945年6月,他不但迎来了抗日的胜利,还迎来了自己的女儿——昂山素季。此时缅甸国内仍然有很多派别,其中包括亲英的一些保守分子、铁腕的军统独裁分子。1947年7月19日,昂山成为了缅甸内部权势斗争的牺牲品,因为一次暗杀而英年早逝。昂山素季当时仅有两岁。不久,母亲带着她远走他乡,远离了缅甸内部的政治斗争。1964年,19岁的昂山素季在英国牛津大学圣休学院求学,期间她在英国的监护人把迈克尔•阿里斯介绍给她认识。
这是一个“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在不丹皑皑的雪山下,时任不丹皇室家庭教师的迈克尔向昂山素季求婚。迈克尔当时在杜伦大学读历史专业,但是对不丹很感兴趣。在昂山素季身上,他对东方文化的热爱体现出更加浪漫的一面。但是当昂山素季接受迈克尔的求婚时,她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缅甸需要她,她就必须回去。迈克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之后的16年中,昂山素季收起了自己性格中的锋芒,极尽所能地扮演一个完美家庭主妇的角色。当他们的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金姆出生后,她又变成了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这在她精心准备的儿童派对和精湛的厨艺上可见一斑。她甚至坚持给丈夫熨袜子,亲自打扫房间,一心一意做着贤妻良母。本来,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可以温馨地继续生活下去,但数年后,昂山素季却因机缘巧合进入了政治舞台。
辞别家人、踏入政坛
年轻时代的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与丈夫迈克尔、大儿子亚历山大
1988年某个晚上,昂山素季和迈克尔在英国牛津的家里各自看书,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昂山素季的母亲中风进了医院。当时,两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12岁。
昂山素季辞别丈夫和两个儿子,返回缅甸照顾母亲。最初她觉得这件事情最多也就需要几个星期就能处理完毕,但她很快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这一年的8月8日,不甘心受控于极权统治的民众爆发了一场民主运动。作为极权者的机器,军方残酷地镇压了手无寸铁的民众。在医院照顾母亲的昂山素季目睹了军民冲突中血腥的代价,决定加入到这场民主运动中来。
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季在仰光大金寺向50万民众演讲,表示支持人民争取民主和人权的斗争。昂山素季的特殊身份——缅甸独立战争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给参与运动的民众带来振奋,原本并没有唯一核心的示威运动,终于有了精神领袖。
面对军方刚硬残忍的态度,初入政界的昂山素季丝毫没有退缩。1988年9月27日,昂山素季促成了“全国民主联盟”的成立,并出任主席和总书记。民盟很快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成为了全缅甸最大的反对党。
二十载的“完美囚徒”
获得自由后,昂山素季参加“姗姗来迟”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并致辞
其实,从昂山素季站出来领导民众开始,军政府已经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局势。1990年,军政府迫于国际压力举行了大选,昂山素季获得了绝对优势。军政府却称选举结果无效,并且宣布全国民主联盟为非法组织,同时把昂山素季监禁起来。
1991年,昂山素季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她仍然身处军政府的监禁下,只好让大儿子亚历山大前往挪威代替自己发表答词。随后,身处软禁之中的昂山素季把诺贝尔和平奖的130万美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缅甸人民的健康和教育事业。在软禁中,昂山素季无法与她的政党成员和支持者们商榷事宜。即使中途被短暂释放,她也被禁止参与政党的集会。2008年5月的时候,对昂山素季的拘留期已经超过,但是军政府仍然没有释放她。
她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而昂山素季依然被软禁在家,与世隔绝。她靠学习如何冥想、广泛涉猎佛学、阅读曼德拉和甘地的文字度过每一天。迈克尔在这些年中仅被允许两次探视。这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监禁——昂山素季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申请,返回英国和家人团聚,但这意味着她必须答应再也不回自己的祖国。这是昂山素季无法接受的。直到2011年11月,昂山素季终于再次获得自由——此时缅甸的国内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还将迎来更多的变化。
与丈夫的永久分别
2015年获得美国国会金质奖章
而在这近二十年间,远在英国的迈克尔只能通过收听新闻获取关于妻子的信息。他担心昂山素季会和她的父亲一样遭到暗杀,这种恐惧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所以,当他最初得知妻子被军政府软禁在家,反而觉得有些欣慰:至少她可以平平安安的。
接着,迈克尔开始为提高昂山素季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四处活动,希望这样可以让军政府不敢伤害她。一直到了1995年,迈克尔突然接到了昂山素季的电话,是她从缅甸的英国大使馆打来的,她说她被释放了。迈克尔和两个孩子获得了赴缅签证。然而,这次的缅甸之行是迈克尔和妻子的最后一次见面,所谓的“释放”也只是短暂的自由。
三年后,迈克尔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晚期。他给昂山素季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坏消息,然后马上着手准备赴缅甸的签证申请,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当面和她告别。第一次申请以失败告终,之后他又申请了30多次,这期间,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有很多著名人士为他写信请愿,包括罗马教皇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但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最后,一名军官告诉昂山素季:“你可以跟丈夫告别,但条件是你必须返回牛津。”这是一个明确的最后通牒:你的家庭和你的国家,只能选一个。她悲痛欲绝,但她还是选择留在祖国。
确定自己再也见不到迈克尔后,昂山素季穿上一条丈夫最喜欢的颜色的裙子,在头发上插上一朵玫瑰花,前往英国驻缅甸大使馆,拍了一段告别视频给迈克尔。她在视频中她说他的爱是她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这段录影被偷偷运出缅甸,却在迈克尔去世后两天才寄达。
2012年,也就是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的第21年,昂山素季终于亲自来到挪威奥斯陆,参加为她补办的颁奖仪式。如今的她作为缅甸国务资政,虽然年过七旬,仍在积极建立缅甸与各国的外交关系。对她而言,自由来之不易,作为大部分缅甸民众心中“希望的灯塔”,她还将继续为了自己的祖国而奔波,这也是迈克尔和她一直以来的希望。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