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在你死我活中进步
2013年的11月16日是新东方的20周年庆,俞敏洪选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自50座城市的6000名员工代表及家属共聚一堂。在欢庆的气氛里,他略显沉重的演讲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他承认自己正陷入在焦虑和痛苦中,因为他知道未来二十年新东方的路并不好走,过去的成功跟未来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当天晚上,他将150个重要成员拉到了北京郊区,闭关思考,讨论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步骤,重建新的商业模式。
俞敏洪是受到百度、阿里、腾讯全部都上了教育平台的刺激,“三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我的朋友,却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我的领域,他们很不地道,也不和我商量一下。我从来不对朋友做这样的事情,但这就是商业,只要看到有机会就去抢,恰恰在抢的过程中新的模式出来了,在你死我活中,这个社会就进步了,所以我不反对这个东西,下一步我也去抢。
《中国合伙人》首映,人物原型俞敏洪、徐小平等亮相
新东方培训教育到底是面授教育还是线上教育?地面体验还是线上便捷?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和我的团队必须认真思考。方向稍微一错几个亿就出去了,回都回不来。我背后有三万人的团队,如果我愿意走,这三万人愿意跟我一起去吗?这可能意味着一半人会失业。社会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变不行,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也需要不断改变自己。”
互联网到底给中国教育带来什么样的革命?首先,全世界的优质教育资源将会无边界地分享,几年前网易出现了公开课,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MOCC大规模开放课程。连清华、北大都坐不住了,开始做自己的MOCC课程。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频或者智能推送来学习。
虽然被逼加入与互联网的正面厮杀中,但俞敏洪坦言自己并不惧怕,甚至是以更加热烈的心态在拥抱这个强大的对手。“我必须表态,我对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是充满兴奋的,我在地面做演讲,通常就是一千人左右,最多一两万听众,但我通过线上系统做一次尝试性演讲,三万人同时在线听讲。在线下布置一场演讲,花费在一百万左右,同样的线上演讲,只花两三万的宽带费用。所以我本人是欢迎低成本学习、无边界扩张学习的模式,因为站在教育工作的角度,这种模式将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希望。”
如今,大量的线上课程可以被免费获得,哈佛大学一门课程的学费在1500美元左右,而在网上学习哈佛大学课程,只要不拿学位,这些课程是免费的。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群可以以更少的成本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就连新东方的不少老师也干脆把自己的托福、GRE考试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收费课程自然受到影响。
但俞敏洪也坚定地认为,线上教育不会取代线下教育,因为全面的教育必须要完成三个目标:人品人格的培养、知识智慧的积累和社交能力的锻炼。这三个目标中,只有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线上在自觉人群中实现,而素质的培养,线上教育是不能完全实现的。
“这跟社交领域一模一样,纯粹的线上社交是一种虚幻,交往的人都不认识,现实中没见过面,不会有感觉。但是纯粹靠线下交往,扩大不了社交领域。所以,线上认识更多朋友,线下约着见面,互相认可,互相信任,感情才能加深。教育也一样。线上教育将会集中最丰富的资源,提高教学、学习效率,它将会提升学习的互动性,但是人品、人格教育、智慧教育等等要靠线下教育。未来的教育体系,一定是线上和线下结合,才会使教育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