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音乐圈里,法语讲得好,又深谙法国文化的年轻“唱作人”,非尚雯婕莫属。然而,尚雯婕与法国的机缘,却是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巧合而起。
2006年,尚雯婕站在“超女”舞台上,以流利的法语吟唱出一首首情歌时,粉丝对她深情的演绎,表达出近乎疯狂的崇拜。最终,尚雯婕以最高票胜出比赛。而法语,的确凸显出尚雯婕在那次竞争中的与众不同。
“读大学时,我们有个外教,老是在课上给我们放法国音乐、法国电影,像吕克·贝松的《Taxi》什么的。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从轻松的气氛里,你就对法国文化和艺术有了了解。”一次,外教给大家播放法国女歌星Lara Fabian的唱片,歌词唯美而有力,极具画面感,Lara犹如天籁般的歌声,更是令人惊艳。从那天开始,复旦的操场上,大家总能看到一个戴着耳机、喃喃哼唱的女生,而Lara Fabian,的确是开启尚雯婕通往音乐世界的一把钥匙。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在成为专业歌手之后,尚雯婕改编了Lara Fabian的经典歌曲《j'y crois encore》,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深深影响过她的这位歌手,介绍给了中国年轻人。
尚雯婕坦白地告诉我们,在学习法语之前,她对法国的了解,可以用“完全空白”去形容。“只从别人的嘴里得知,那是个浪漫的地方,以前出过很多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仅此而已。”2002年夏天,还在读“大一”的尚雯婕,有机会到了巴黎。因为早期殖民等历史原因,上海人对法国一直情有独钟。但是,出生在上海的尚雯婕,并不习惯巴黎街头缓慢的节奏,人们悠哉游哉的样子,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下来。悠闲的巴黎与忙碌的上海,在尚雯婕眼中,已是天壤之别。
一路由塞纳河畔的巴士底漫步到卢浮宫,巴黎街边古老的建筑,强烈震撼着尚雯婕的感官。“我喜欢法国的建筑,有种沁透了历史的质感,是所有国家都难以复制和替代的。”看够了巴黎的街景,尚雯婕直奔自己热爱的音乐现场—拉罗歇尔的“les francopholies”音乐节去了。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居然就是人很多!“氛围很热烈,观众都非常热情,你能看到人们很尊重音乐和音乐人。”尚雯婕尤其喜欢那些在路边“支摊儿”的独立音乐人,他们不仅有才华,而且状态松弛,大家沉浸在自己热爱的音乐当中,心无旁骛。这些人,和尚雯婕的气场非常吻合,那是一群不谙世故、不受禁锢的年轻人。正是这一次的法国之行,为尚雯婕带来了音乐上的启发和在音乐创新上的信念,最终成就出那个会唱法语歌的独立音乐唱作人。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每一个艺术家,都终将成为连接本土文化与世界的桥梁。尚雯婕除了在音乐上的大胆冒险,她不随波逐流的另类造型,为中国树立了一个新的时尚标志,以至于巴黎时装周的大牌设计师,也对她趋之若鹜。“可能是法国和法语,把我和时尚行业联系到了一起。”因为语言的优势,尚雯婕在时装周上为中国的时尚与文化做着代言人的工作。最近两年,你会看到时装周前排VIP坐席里,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操着流利的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打着手势与身边的时尚编辑、明星大咖们,探讨东西方审美的差异,或者两个国家独立设计师的现状。可以说,因为尚雯婕的存在,西方媒体才能看到中国80后积极、正向和国际化的一面。
法国的媒体,尤其钟爱各种艺术气质的明星。2011年,在尚雯婕发布《in》唱片之后,法国TF3电视台跟随尚雯婕的行程,对她进行了贴身拍摄,还跟她一起去了贵州的侗寨采风。那时的尚雯婕,正和比利时的钢琴家兼好朋友尚·马龙联手制作《Love Warrior》、《Nightmare》、《Lonely Lullaby》三首歌。他们用音乐将彼此的灵魂结合到一起,把侗族原生态音乐和电子音乐做了混搭。这几首MV的拍摄过程,后来还被做成了纪录片,在法国的TF3和TV5播放。对法国人来说,这是他们很难看到的,关于中国当代明星的真实故事,尚雯婕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输出。
如今,因为工作原因,尚雯婕每年都会去法国工作。“法国对我来说太特别了。巴黎是我去过最多的城市、尼斯是我一直想去但没有机会去的地方,而布列塔尼地区,是我生活过两个月,并且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地方。”对尚雯婕来说,法国是她的幸运之地。这个国家带给她创作灵感,契合她豁达的个性,也赋予了她“电音女王”的荣耀。法国与尚雯婕的缘分,或许就是命中注定。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