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于《殇》
每个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有着密切关联,张江舟亦是如此。“我喜欢不断地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和技法上进行创新。或许有些朋友会觉得这不稳定,但我认为恰恰相反。变化才是不变的永恒主题。”
在《逆光》《00状态》两个系列创作之后,张江舟又创作了《殇·戊子记忆》系列。这组系列的灵感来自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孩子的哭喊声、母亲的嘶嚎声、满地的断壁残垣和各种惨痛的表情一次又一次震撼着我的心。”张江舟说,“就在那一刻,战场的经历、部队的情结,还有这几十年辗转生活的历练,仿佛被凝成一种力量,通过我的笔,被一览无遗地呈现在画纸上。”也正因此,张江舟缘起“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殇·戊子记忆》系列作品,以对生命骤逝之殇的关怀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叩问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天舞》2012年
时至今日,正在全国巡展的“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再次亮相于众。从字面上理解展览的意义用传统水墨画的方式诠释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这也恰恰是构成此次展览的基本主题。
“生命·墨语”汇集了四十余幅作品,以2米乘以2米以上的大型水墨人物画作为主。回望这段创作历程,张江舟深有感触地说:“这批作品是由汶川地震引动的、对价值的思考,在延续之前创作意旨的同时完全摒弃了对灾难场景或符号的直观呈现,而是有意营造一种抽离天地万物的超现实空间,只有生命在其中或凋零、或绽放、或不屈抗争,进而表达我个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种种思考。”张江舟说,这段长达几年欲罢不能的旺盛创作状态的延续是自己创作生涯中一次集中爆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严肃的学术性展览,与大众、与社会去交流,去碰撞共鸣,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从张江舟的作品上来看,他总以一种大气磅礴之后的细腻感感动观众。这种微妙的感受,不仅从富有张力的笔墨线条中透露出来,还从那些带有强烈精神性的人物表情上渗透出来。
其实,从审美形态上讲,外界一直把张江舟创作的作品定义为“凄美型”。“我的作品主体没有描绘大悲、痛苦或是声嘶力竭的形象,反而是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出大悲大痛之后的平和、淡定。而这,也是我在面对汶川地震,面对遇难者时的内心感受。”张江舟就是凭借这样一颗有着大悲大痛的悲悯之心,用手中的画笔,刺痛这个麻木、甚至有些冰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