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伦
荆棘之路 勇往直前
现在的任仲伦,回想起为人师表的那段时光,依旧留恋不已,相比于少年时不被管束的形式上的自由,大学校园里徜徉在文字海洋里,徜徉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的他,获得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在学校他是最受欢迎的教授,因为选修他的课不用记笔记,通过率又极高。“我跟学生讲,考试题目都可以告诉你们:我的不同意见—与任课老师商榷。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在试卷上呈现出来。至于我是怎么来评判的,三个标准,一、自说自话,二自以为是,三自圆其说,你可以说自己的话,但一定要坚定,要理直气壮,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自由的,但在思想和逻辑上要合理,要做到自圆其说。有思想有逻辑地提出观点,并加以有说服力的分析,就能通过考试。”他不求死记硬背、偏爱思想创造。
任仲伦并不认同将老师拟为蜡烛的比喻,因为作为授业者对学生,只是瞬间的照亮,不可能温暖始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我们是彼此的旅伴,陪伴了一站或下一站,但走完全程的只能是自己。
1996年,离开大学校园的任仲伦加入了文汇报社负责《文汇电影时报》的工作;2000年,他成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一员,并在次年的12月担任该协会副主席。
任仲伦几次的转换职业跑道其实都是被选择,但被动之后,他都能迅速地转为主动,因为他相信每一次的放弃都能激发出新的创造力。
“职业变化只是外在形态,但我很清楚,我内心的价值观从来没有改变过,我在生命体验上追求很坚定。其实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繁华都市要看一看,穷山恶水也要走一走,我希望用短暂的一生,来体验别人几辈子才能获得的经验,从这一点来讲,我实现着小时候那个当旅行家的初衷。”
任仲伦
2003年5月8日,任仲伦临危受命,接掌上海电影集团任党委书记兼总裁。当时整个集团负债率高达70%以上,向银行借了5亿多元人民币,现金只有1700万。而在他到任的两天后,又接到通知,要支付上影离休干部一次性房贴1070万,还要给在职的人员发工资,他的第一周工作,主要就是四处借钱和讨还别人欠上影的钱。
2004年,上影集团转制变企业,2545名员工,需要分流897个,那是一个对任仲伦来讲更加难熬的阶段。有人冲到他的办公室,把他的热水瓶全部砸光;还有人扬言要杀了他。
在顶住重重压力之后,任仲伦梳理清自己的思路,他首先确定,上影并不是穷光蛋,掌握着800部故事片、500多部美术片、1551部科教影片的版权,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随着各地有线电视网的整合,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兴起,高清频道的推出,手机电视的开播,他们都需要购买大量的影视版权。版权就是摇钱树,慢慢会摇出真金白银。有了底气的任仲伦为上影集团制定了改革路线—效仿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建立产业链,其第一个大的产业布局就是借钱建电影院。他前后筹资3亿元,建了37家电影院。为此,他被业内同行笑话:“内容为王,造什么电影院?那不是文化厅的事情吗?”
但时间验证了任仲伦的决定是正确的,票房收入的高歌猛进,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拍电影的公司,而是影院。联和院线成为集团最重要也是最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建院线也保证了上影集团的“渠道为王” 。
除了全资自建的电影院,上影还通过控股、联合等形式,在全国21个省份的73个城市中拥有影院192家,银幕934块,占全国电影总票房的十分之一左右,3D影厅拥有量全国第一。2012年,任仲伦计划在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院线实力,全年计划建设星级或经济型影院8家,银幕48块。与此同时,车墩影视基地扩建工程、东海影视乐园开发经营工作等也在同步推进中。
用任仲伦的话来讲,他一直追求的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深挖洞,说的就是要把基础打好;广积粮,就是要把稳定的利润作为企业的基础。
“电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平民艺术,拍给老百姓看;另一面是贵族艺术,要花大钱,所以搞电影的不能没有钱,不称霸,是说上影按照自己的战略大胆而稳妥发展,平等对待所有的合作者。”
在过去的2011年,上影集团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20.09亿元,比上年增加2.24亿元,同比增长12.14%。其中:影视剧制作收入1.22亿元,电影发行放映收入4.41亿元,广告收入4.16亿元。利润总额2.16亿元,企业效益继续在全国影视企业中数一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