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了大量威尼斯画派真迹的威尼斯贝利尼博物馆,可以一窥该画派创始人雅可布·贝利尼与其长子贞提尔·贝利尼、次子乔凡尼·贝利尼等一连串熠熠生辉的名字。正是在这一门三人的不懈努力下,其学生乔尔乔内和提香等大名鼎鼎的威尼斯画派画家才得以在世界绘画史上留名。老贝利尼早年在佛罗伦萨师从法布里亚诺,专注于素描,15世纪30年代后致力于透视技法的研究和实践,代表作《圣母子与施主》今藏于法国卢浮宫,其画风对两个儿子和女婿曼特尼亚影响甚深。长子贞提尔与弟弟年幼时便开始随父学画,贞提尔少年成名,1479年被派往君士坦丁堡,专门为苏丹王宫画肖像,一幅《圣马可广场上的行列》更是让他名声远扬。
波提切利
次子乔凡尼·贝利尼虽然专事宗教画,在情感和技法上却更接近姐夫曼特尼亚,成就则超出周围与同辈的所有人,被丢勒称为“威尼斯最有修养的画家”,在多才多艺上,“简直可以与达·芬奇并驾齐驱。”绘于1485年的《忘形状态的圣弗朗西斯》,在绘制宗教人物的前提下,用色大胆,使用“油性媒界”(Oil Medium)的画法代替之前的蛋彩画法,将朴素、死板风格的宗教感情和温和的人性做深度的结合,与先前的宗教画作趣味迥异,可谓开拓了当时祭坛画的新局面。而在风景画方面,乔凡尼则将一种起源于佛兰德斯的细部描绘和意大利式画风相结合,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艺术家做到过的。最能代表威尼斯画派的集大成之作,则是乔凡尼晚年的《诸神之宴》(The Feast of the Gods),这部由提香策划的大作画于作者80高龄,却巧妙地运用颜色技法,将人物、环境、光和空气朦胧地溶为一体,轻而易举地让复杂而和谐、安详又庄严的宗教特质达到平衡,令人叹为观止。
乔凡尼·贝利尼
另一位在19世纪英年早逝的浪漫主义歌剧大师温琴佐·贝利尼则是典型的西西里才俊。这位有着金色的卷发和湛蓝的双眸的音乐天才曾在那不勒斯圣塞巴斯契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辛加莱里。作品不多,只有《海盗》、《凯普莱特永与蒙泰古》、《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等十一部歌剧,但温琴佐·贝利尼的下笔却非常谨慎。同行一年写三四部歌剧的时间,他只做一部作品,且自己也承认自己的挑剔—“按我的风格(作曲),我就不得不吐血。”33岁那年,他创作出了比备受赞誉的《诺尔玛》更严肃工整的《清教徒》,在法国取得轰动性成功,同年却在巴黎郊外一所朋友租来的房子里不幸逝世,死于阿米巴痢疾。这场不幸不仅让整个贝利尼家族黯然神伤,也让整个音乐界扼腕叹息。有人感叹,如果他再多活几年,成为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甚至可能撼动整个世界歌剧版图也未可知。
除此以外,贝利尼家族中也出过戎马一生的将军,郁郁寡欢的诗人,当然也不乏清心寡欲的牧师和传教士。年过半百的贝利尼第17代传人路易吉对祖先的画像们如数家珍,那些披着战袍或身穿教士袍做摆酷和沉思状的已经引不起他兴趣。“有一位特别有趣,他是一名传教士,总认为人死后会变成一棵松树,于是他的肖像里总有一棵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