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还可以磨炼性情,这个表面看上去永远冷静沉着,连语调都听不出丝毫波动的人,却是个急脾气,“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属于遇到大事很冷静,但特别容易为一些小事情激动的人。”他自认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有些人表面是什么人,内心也是什么人,有的人内心和外在有一些反差,我就是后一种。”外界对他的评价多是温和、书生气、不够强悍等等,但他却认定自己的内心极其强悍,是一个用“现实主义”来实现“理想主义”的“完美主义者”。
王长田
任何行业都有波峰和低谷,关键是你能不能熬得住
光线创立于1998年,距离2011年创业板上市整整13年。在此之前,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王长田,曾先后在人大常委办公厅新闻局、《中国工商时报》以及北京电视台工作过。在电视台的时候,他创办了一档以节奏快、信息量大而著称的电视新闻节目《北京特快》,一改过去颂歌式的新闻报道方式,迅速打进北京地区收视率的前三,也直接导致了《东方时空》的改版。
以前的同事回忆起王长田时,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很难记住人名,但对各种经济数据过目不忘。尽管记不住人名在这个关系就是生产力的时代很吃亏,但到今天,王长田也仍旧坚持认为,人际关系是事业发展中最不重要的组成部分。
1998年7月,因为一个特殊事件,王长田告别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北京特快》。回大连老家为父亲治丧后,他带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回到北京,与几个朋友成立了“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靠写策划和拍摄专题片赚钱。半年后,几次竞标的失败,让与他一起创业的4个朋友心灰意冷,全部离开,只剩他一个人坚守。
“我们是1998年10月成立的公司,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实际投入也就这么多,到1999年3、4月份开始做节目样片的时候还是10万,虽然在这期间我们挣了一点小钱,但都用来发工资了。我们用我们的智力弥补了很多硬资金的投入,这样的故事到现在很难重现了。”
1999年3月,经过对市场的一番考察之后,王长田发现在美国和香港,娱乐节目是综合电视台的重头戏,甚至有专门的娱乐频道,但在国内,尤其是娱乐资讯这一块,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他决定将光线的业务全部投入到制作娱乐资讯,自此,《中国娱乐报道》横空出世。其模式基本是光线将节目免费提供给电视台,藉此获得一定的广告时间。根据国家规定,30分钟的节目可以插播20%时间的广告。“这种模式下,我们拿到了40%的广告时间,而60%在电视台。电视台和光线之间形成了不用花钱买,用广告销售扣掉频道运营成本就是利润的运作模式。我们其实是建立了一个系统,从节目策划、制作、包装、发行到广告,再到相关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循环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