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转型之路
娃哈哈集团创建于1987年,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当时已经42岁的宗庆后,带着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以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
到1996年的时候,娃哈哈的儿童营养液在国内儿童饮料市场已经占据了最大份额,但宗庆后却不满足,决意上线纯净水项目。尽管当时的纯净水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有经验可寻,他却大胆地在第二年将生产线和产能又扩充了一倍,抢占大批市场。这一动作在宗庆后眼里是娃哈哈成长史上最大的冒险之一,但结果是,纯净水成为了集团最大的盈利点。
宗庆后:民族企业大时代
娃哈哈最有竞争力的还在于它独特的联销体销售模式,将3000多个一级经销商、3〜4万个二级经销商和娃哈哈绑定在一起。经销商之间划区而治,互不串货,违反者会遭严厉处罚,甚至会取消经销商资格。这一极度的“封闭式销售”架构,使得其经销网络保持了非常稳定的价格体系。再加上宗庆后在成本和分销体系上的严格控制,保证经销商都有钱赚,因此维系了忠诚的经销商队伍。每年数十亿元的饮料促销与配送都由一个市场中心来完成,这也是一种高效集中的市场管理运作模式。
而在企业内部,宗庆后独揽大权,他手下的十几个部长,做的是其他企业副总经理的事情,权力上却与他保持距离。早年间甚至传言,买一条扫帚都必须要经由他的批示,当然,对此传言,他连声否认:“我之所以亲力亲为,是因为这样我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只有对业务熟悉,决策起来才比较快。但外边说我事无巨细都要自己管,其实不对,在企业创办的早期,需要节约成本,管的东西自然多,但现在企业大了,我们全国的工厂有90多家,遍布各乡镇,你说我能事必躬亲吗?必须要完善制度才能高效运作,前几年我们就开始分级授权,我们称之为‘高度集中的分级授权管理模式’,过渡得不错,也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对于娃哈哈能够成为饮料行业的龙头老大,宗庆后的总结是:“对市场情况踏踏实实的调查研究是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是根源,多年来积累的管理经验是法宝。”他很庆幸,在过去的26年里,他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决策上的重大失误,这与他实践出真知的思想不无关系。他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去全国各地考察,从大的经销商,到下面的各个级别的分销商,甚至到各个小卖部,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每一次的决策,都是靠这些一线信息生成的直觉,对宗庆后而言,这种直觉远比理论家在那里空谈的所谓“蓝海”更有价值。他甚至坦言:“娃哈哈没有战略,我不会去考虑八九年之后的事情,只考虑明天的事情。”
而当下,出现在宗庆后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作为民企要进入世界500强,必须要突破千亿销售大关。“虽然我们把饮料做到了极致,今年销售额达到700亿,但要跨过这个门槛,单靠原来的主业发展很难实现。”事实上,作为国内最大的饮料制造商,如果想进一步做大,那就只有“杀掉”别人。“可是那样一来,自己也掉了半条命。”所以,娃哈哈只能挤一部分的“水分”去灌溉新的良田。上游介入原材料行业,下游进军零售业,是宗庆后为娃哈哈勾画的转型路线图。
其实早在2002年,宗庆后就意识到,要保持娃哈哈在行业里的龙头地位,就必须要认真去做一些多元化的事情。所以他初步涉水童装,之后又推出洗发露、沐浴液和护肤霜等打入日化市场,2009年还在荷兰开厂生产爱迪生奶粉。在宗庆后看来,一个即将成熟的市场,比一个亟待培育的市场更有进入的价值,而最好的跟进方式,是改变过去的游戏规则。
去年宗庆后的最大动作就是,在杭州创建了WAOW商场,这也是娃哈哈进军零售业的第一个形象店。他看中的商机就是奢侈品价格在国内与国外的售价差距巨大。“我的想法是从五道贩子变成二道贩子,我们直接从国外厂家进货,只有这样价格才能降下来。”
他以娃哈哈的高利润举例,原料、磨具、瓶盖、印刷、包装等大多数环节都是自己做,这些钱都自己赚,把经营成本降下来,就比其他饮料企业更有竞争优势。现在国内进口奢侈品由于流通环节过多,一轮轮转手、一道道加上去,所以价格会虚高。
为此,他亲自带队去欧洲挑选代理品牌,发现超级大牌的销售渠道几乎都被垄断,但还有不少二三线的好牌子,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特别适合国内追求时尚、个性而收入不高的年轻人。
所以,在WAOW商场里,可以看到不少来自欧洲的一线奢侈品品牌的副牌和二线奢侈品品牌,譬如Versace Collection 和Versace Jeans两个系列品牌,还有ANNA RACHELE、BARBARA BUI、EVENT、ANGELICO 等来自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服饰品牌,其中很多品牌是内地其他商场看不到的。
虽然开业至今,WAOW客流稀少,运营状况并不理想,但征战商场多年的宗庆后却仍相信自己的判断。“做生意是相通的,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之前,他做娃哈哈的思路就是不断试错,曾经推出的瓜子及大厨艺方便面,由于种种原因均以失败告终,但这些失败并不伤身,宗庆后懂得如何判断何时该继续投入,何时该果断叫停。
在他看来,娃哈哈能够抗衡可口可乐等国际巨头,是因为看准了中国的广阔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如今他再次将WAOW商场的战场锁定在二三线城市,在未来五年,他计划在全国开设100家商场,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买得起的奢侈品”。
偶尔也会有人问他,那么辛苦的做到了首富,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会不会太亏?他的答案是:“你怎知我不懂得享受?工作对于我就是最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