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卓:美丽之下,精神之上
自强不息
成卓的祖父成舍我是中国近代早期报业巨子;大姑曾于1981年和1988年两度参加法兰西总统竞选,开创了华人女性竞选总统的先例;近代中国最早一批女外交官中有她的二姑;三姑是台湾世界新闻大学的校长;小姑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教授、《台湾立报》的社长;成卓的父亲是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有名的经济学家,有“风险投资之父”之称的成思危。
成卓12岁生日那一天,父亲成思危送给她一个笔记本,扉页写着“自强不息”4个字。“我和我哥哥从上大学开始,就没有再从家里拿过一分钱。”并不是家里不能给,而是父母有意锻炼兄妹俩的自立。而在父母眼里,成卓和哥哥一样,并没享有女孩子的特权。成卓也从不依靠家族背景为自己的前途开路。考大学,找工作,创业,成卓全凭自己的天资和努力。
“因为父亲,相比一般人我更早地接触到风投的理论和概念。”但在她从事风险投资的时候,有“风险投资之父”称号的父亲,也从未在事业上帮助过她,不曾给她介绍一笔业务。除了关于风险投资的理念和知识,她偶尔会向父亲请教一些,更多时候回到家里,父亲只是叮嘱她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注意身体。“我的一些成功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已。这背后为之付出和承受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年轻的时候,她每天工作或者学习的时间平均为17个小时,常常要忙到夜里两三点才睡觉。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也历练了她管理时间的能力。“把握好每一个时刻。该工作时拼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玩乐时也要尽兴,别玩时想着工作。”她提倡“拼命工作,拼命休闲”的观点,在36岁以前走过了大半个地球,潜水和高尔夫也达到了专业水平。正因为如此。感情上她可算“大器晚成”,过了40岁,她才遇到人生的伴侣。
“我是一个把钱看得蛮轻,把精神世界看得很重要的人。很多有钱人活得并不快乐。钱的多与少对我来说是个过程,只要我能活得好,经济上能够独立,想旅行时背起包就能走,不用依靠男人就够了。我没有想过找一个有钱的男人来补充我的财富。加上有个优秀的父亲在那里。无形中会一直以他为模子来寻找。”成卓的先生博学多才,高大,宽容,符合她原来的设想。“只是,他比我想象中更细心体贴。”她笑起来,幸福溢于言表。
2005年,成卓博士还未毕业,民政部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领导找到她,他们希望她能筹备建立针对老年人的“爱心护理基金”。经过两天的考虑,原本打算40岁以后从事慈善的成卓接手了这个项目,并作为“中国老龄爱心护理基金”的发起人和志愿者,率先投入了财力和物力,由此开始弃商正式投身慈善。
从人才、资金,到管理等每一个环节成卓都亲历亲为,她现在几乎把自己90%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到了慈善事业上。“这样做不感觉累或者后悔吗?”成卓放弃了一手搭建起来的商业王国,不知有多少人这样问起过她。“这样的生活都持续两年多了,钱是永远赚不完的。我们一生中真正需要它的其实没多少,而有那么多的人却需要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便是做慈善,成卓也显得与众不同,甚至是富于浪漫色彩。2008年,她创立了思源爱心火炬基金,基金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赈济四川灾区,鼓励、扶持北川的妇女去种植大马士革玫瑰以摆脱困境。她们建立的“北川玫瑰谷”已经种下了300亩玫瑰,现在那些玫瑰正茂盛地茁壮成长着。成卓的愿望是5年内在北川种植两万亩大马士革玫瑰,将这片曾经遭遇地震重创的土地,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玫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