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很说明这一悲剧。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几个海归精英,都是学化学的,回国创办厂,生产肥皂,自创品牌,灵活营销,很快在市场上打出一片天下,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商品,甚至将外国大品牌的洋皂挤出市场。
金陵十三钗——玉墨
遗憾的是,随后的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使这家企业支离破碎,苟且偷生,最终消灭。然而八十年代后,当年被赶出中国的企业,英资联合利华,又重回中国市场,令“力士香皂”大行其道。两相对照,英国这八十年,社会制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无论私人企业制度还是君主立宪、议会民主、言论自由都没有改变,这期间,中国的企业绝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都被用于应对社会变革与制度折腾,而联合利华却可以把绝大部分精力和资源只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竞争以及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管理。
显然,不能说当年的海归企业家不想或者不懂怎么办一个百年老店,而是频繁的社会变革与制度震荡不许和不能让他们有这样的机会。
事实上,中国民营企业一直处于两线博弈:既要在市场中进行商业博弈,又要随时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制度进行博弈;前者的胜负概率只有50%,而后者绝大多数是只有死亡一条路可选,因为,在某些人眼里,民营企业就只是夜壶,内急时才用一下,完了就嫌骚,踢到一边。这就是过去一百年民营企业的命运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