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若干种可能性中在心理上有倾向性的选择,但是如果我们加上了行动经验,爱好就更可能变成具体的决策依据,而当有了常规的行动经验或者说是技能,那么爱好就可能与特长结合,成为我们稳定的选择趋向。
在我们个人的主观世界中,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认同标志与依据,当我爱好的时候我们更能清晰地界定什么是“我”和“我的”,反之则比较困难。而当有了清晰的自我认同,选择与决策的容易度就大大提高。
今天大部分个人与家庭并不具有明确的爱好意识,也没有自觉培养爱好的努力,也很少把爱好作为一种管理与维护的对象,尽管它在我们所有的主观资源中排名第一。
袁岳:爱好是一种资源
一些孩子幸运地生活在父母比较宽忍与懂得引导的家庭中,他们因此而培养与保全了一些爱好,也形成与发展了更多的爱好。在另外一些家庭中,孩子不幸地沦为父母个人理想的工具,或者成为追随社会势力的载体,而到最后这孩子似乎也有鼻子有眼,唯独没有明确的自我爱好,从而在社会选择面前纠结无力。
在这样的无爱好的基础上,投机取巧、随众跟流、六神无主就变成了一种普遍而且经常的现象。
在我们除正常睡眠以外的清醒时间中,大致分布是:职业占领50%左右的时间,情感家庭与人际交往占15~20%左右,娱乐与玩耍占10~15%(年轻人的娱乐时间偏多),吃饭5~10%左右(中老年人的吃喝时间偏多),学习3~5%左右,我们生活的幸福度取决于我们多少时间生活在自己的爱好之中。
事实上,在这些项目中,人们最可能有爱好的是吃喝,然后是娱乐与玩耍,再后面是情感与人际交往,但即使把所有这些加起来也只占到我们清晰时间的不到一半。
最重要的职业领域中,人们按照自己爱好选择的机率最低,而因为它占的时间最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职业的低幸福度决定了我们生活的低幸福度,而且很多人意识不到职业是需要幸福度的,他们用职业的成功度、收入量与轻松度等替代职业幸福度,其实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是,尽管后面这些因素也多少与爱好有关,但它们还不等同于职业爱好本身,没有职业爱好与违背职业爱好,职业幸福度就低了。
袁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我们怎么能加强爱好这样的主观资源呢?
首先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各种兴趣并且经常有较多的见识,以此来使我们在不同的选择中感受偏好的可能,由于事物的真相从表象上不能简单得到,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行动来感受真实的事物、职业与感情,并因此而得到我们的切身感受,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反思而比较,从而逐步发现自己有兴奋感、依赖感、伙伴感、成就感甚至奉献感的选项。
我们自己的爱好也是要有个发现过程的,不是先天而知的,人是在社会行动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
当然,最后我们有爱好这样的主观资源,再结合比较顺畅的收入、他人认可等客观外在资源,那样的人生就是完美的人生,但假定没有后者我们也能给予自己的人生以清晰的意义。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