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半生,谢素贞选择在西北边陲的黄河岸边停下了脚步,将毕生所学及过往数十载积累的经验,都奉献给了她人生里的第五个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这座2015年方才开幕的年轻美术馆,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日益显露声名,“国际双年展”和“国际动漫艺术展”更是为它赢得了来自全球的关注目光。而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
国际化是手段,专业化是目标
2013年年底,获邀担任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的谢素贞走马上任。
这座美术馆位于银川市华夏河图艺术小镇,是第一个坐落于有机稻田边的美术馆,西依贺兰,东枕黄河,屏障西疆,风景自然是极好的。放眼望去,沟渠纵横,芦苇丛生,蛙鼓蝉鸣……
美术馆占地约35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由WAA国际建筑设计团队打造而成,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千年来黄河丰富的地质变化所形成的岩石褶皱肌理。这座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艺术品,曾经获得英国《建筑评论》组织评选的“AR 新锐建筑奖2015”,并入围了“世界建筑节”的年度“文化建筑大奖”单元,还被《悦游》杂志评选为代表中国过去与未来的地标之一。
这座耗资1.5亿元的美术馆,是预算达17.6亿元西北地区大型文化艺术项目“黄河艺汇”中最大、最重要的文化设施之一。但在创建之初,它却一直饱受质疑。在很多人看来,对一个经济落后、位置偏僻的三线城市而言,建造大型的美术馆本质上是一种铺张浪费,而且长期维持一个庞大美术馆的正常运行,也是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
谢素贞承认,全球除了极为特珠的美术馆,几乎就没有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的专业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幕近三年,尚没有出租场地的案例,相比其他城市,就更难提及收支平衡一事。它最终能得以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得益于政府搭台,地产商出资的合作模式。
成为城市名片是这座美术馆存在的最大意义。从带动整个地区的文化繁荣,在美学教育层面上提升一代人口质素来讲,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深远的,为一个城市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做了最好的铺垫。而美术馆开馆之际,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正如火如荼,也让人对它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在谢素贞看来,东西方交流积淀产生的多元化包容性是宁夏文化的特质,中原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片区域激荡融合。针对这样的历史人文及地理特征,她将美术馆定位在植根于本土文化,结合全球的伊斯兰艺术,建构出一个国际化的以交流、展示、收藏为主的平台。
“我们不与京广沪等城市相比,对外直指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因此有了‘文明的维度’、‘东西风之间’等展览;对内则是落地银川本地的民众艺术教育,所以有了娃娃外传:‘一千个家庭的共同忘记’”。
在美术馆开馆一年之后,以“图像,超光速”为主题的首届银川双年展在这里开幕。该展由国际知名艺术家伯斯·克里什阿姆特瑞担任策展人,邀请了来自33个国家的73位艺术家参展,作品内容包含视频、装置、摄影、绘画、雕塑等种类,响应现下所面临的社会、政治、自然环境之变动与破坏等问题,以艺术介入当下生活,是银川首次重大的国际性当代艺术双年展。
尽管“双年展”的概念饱受争议,但谢素贞始终坚持认为“三线城市或许更需要推广双年展,因为他们需要城市行销,需要让更多国际艺术家去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对谢素贞而言,国际化是手段,专业化是目标。虽然在银川做展览的成本比北上广要高出30%以上,且因涉及到“国际”成分,政府报批的流程也会比普通的展览要严格,花费的时间也会更久,但她仍是克服了重重阻力,圆满完成了首届双年展的布展工作。
双年展也确实为银川当代美术馆打响了国际知名度,“国际媒体的宣传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国际艺术家也颇高兴,对于这些比较陌生的国际艺术,大家也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放轻松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经过三年的市场培养,银川当代美术馆已经成为宁夏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假期单日最多接待超过2000人。在谢素贞看来,这是很大的突破,但还不算轰动。她期待能够看到人们排队进美术馆的景象,因为这代表着银川市民开始真正地热爱艺术。
为了让美术馆可以更接近全民性的目标,过去这三年中,谢素贞琢磨最多的其实是怎么让展览变得好玩,“美术馆好玩并不代表它没有学术性,也并不代表它变通俗了。这里所说的好玩是丰富的、有底蕴的。我们要以一种放松的方式将观者拉入艺术的行列中来,甚至观者进来之后觉得好玩,但是回家之后,他们产生一些触动、思索和吸收。”
“国际动漫展”便是突破口。在谢素贞看来,“动漫”的真正内涵是放松,“无论是残酷动漫、现实动漫、色情动漫,都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已。不要去尝试分类,那样就不好玩了。做美术史的人才去分类,而‘动漫’还不是历史,是一种当代的进行式,它还处于变化中,不该被太多计划。而且,动漫也是所有视觉艺术里最跨界的。”
15年前,谢素贞在台湾第一次做美术馆的时候便已发现,当代艺术太孤单,没有人进美术馆,而当她开始做动漫展的时候,观众甚至要排两个小时的队才能进馆,“我开始觉得那是年轻人共同的语言,包括后来草间弥生的展览,观众也要排两小时队才能进去。是不是热潮我不知道,但任何适合美术馆的战略我都接受。办动漫展是战略,不是‘喜欢’,不是‘流行’,而是因为所有人都能在动漫元素中找到他爱好的东西,这是一种寓教于乐。这次在银川,我也想试试那里的小孩是不是也和一线城市的小孩一样,动漫的元素会让他们开心。结果我发现,所有的大人小孩都一样,动漫是一把钥匙,不是流行,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国界。”
尽管动漫是自由而无限的,但谢素贞认为,在银川办展,还是要因地制宜。因此在选择艺术家与作品时,她会有自己的标准,“第一届动漫展的时候,日本策展人Chieko给我的名单中有更具象和风景的,她认为那也是动漫,但被我拒绝了,我不想在首次展览中,在观众还不了解什么叫动漫时就产生误读。对于银川来讲,一个陌生的语汇需要太多的社会语言去解释,而且没有这样的文化认同。我还是坚持动漫艺术展应该有动漫的形,而不只是动漫的精神。”
2016年的第一届动漫展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尤其是日韩艺术家的作品特别受欢迎,这也让谢素贞对国内的动漫市场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和直观的认知。“中国现在还是缺乏自己的动漫大师,国内的动漫作品太紧张了,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不够活泼。国内的动漫艺术家可能是太严肃了,他们有情调,但还没有放轻松,而放轻松才是艺术里最高的境界。”
为此,谢素贞干脆直接以“放轻松—动漫谬想的秘密花园”来命名2018年3月17日举办的银川第二届国际动漫展。这一次,她邀请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日本及韩国,共计27位艺术家,展出他们的绘画、雕塑、装置、VR体验等作品,在轻松幽默的基调上,表达出对现代娱乐的另类态度。
在谢素贞看来,艺术家族群的创造是反映社会及自身关系的镜像,如何让坚持自我的谬想天空得以与现实交融,是实验也是体验。“动漫美学成为流行文化的一支显学,不仅仅是可爱而已,都是可爱会很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个性。这一点上,动漫美学应该是个性美学。在这次的展览中,我们就是以放轻松为轴,以谬想的天空为心,选择的是能够让观者微笑及开启想象力的作品。”
有原则,是为了不迷路
虽然在过去的三年间,战略性的“双年展”和“动漫展”为银川当代美术馆带来了更多的人流和国际关注度,但让谢素贞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其中并没有受到媒体特别关注的“非常持续”环保展。“当代艺术鲜少提及环境意识的互动环保、永续生存的议题,而这正是银川当代美术馆所在地—华夏河图一直关注的文本,也是我个人认为的全球化及当代性的研究议题。”谢素贞也长期关注手作和时间慢步的艺术项目,在她看来,当代艺术的力量必须植根于传统的文化母体,“现在当代艺术的市场化及苍白,让我更想往传统文化靠扰学习,希望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活化并尊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中。”
因为肩负着一个美术馆的运营职责,谢素贞,自由度不可避免地被大大地削减,但从本意上来讲,她其实更愿意做一个单纯的策展人,“如果给我足够的自由度,相比起嘉年华似的大部头的展览,我更中意的是去发掘让我惊艳的艺术家,做他们的个展。”但她要做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个展,而是从作品出发发,好奇于他们的观点与看法,甚至于不惜用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与其交谈磨合。相比于用展览的形式来呈现作品,她更大的满足感其实是来自于从艺术家身上吸收养分的过程。
除了在银川的日常工作之外,谢素贞还要花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去世界各地参加双年展、艺术博览会,这对于她也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体验过程。“我看到国内很多展览都是流于形式,而在国外,大家对待美术馆的态度其实是很值得借鉴的。让我印象很深的是犹太博物馆的一件作品,一进去全黑,只能看到一束光,它讲述的是犹太人所说的最后的那一束光。这种作品陈列本身就是用装置手法在做,我很欣赏这种做艺术品陈列的方式。这些工作人员都必须精通艺术和艺术史论,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人,无论是做科技、设计还是艺术等任何陈列,都会很棒。”
过去这几年,对谢素贞最大的挑战,也是让她最为痛苦的事,其实是培养专业的美术馆人才,但这同时亦是让她最有成就感的事,“当你感受到同事一天天更热爱艺术,从从来没有看过美术馆,到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累积,再到自身主动将美术馆工作视为毕生职志,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
对谢素贞而言,对一个美术馆的承诺亦是对城市记忆的承诺,所以无论是选择战略、安排展览还是培养团队,她一切所作所为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美术馆的中心精神,亦是建立土地与当地人的情感与记忆。
对下一代的美学教育也是当下最为迫切的需求,因此与学校之间展开一系列的合作也成为谢素贞的工作重点之一。“从我的行走与观察来看,在国内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八线城市,人们对美育的渴求都是迫切的。所有的人都需要一个受教育的过程,美术馆也应具备教育观众的战略。”
与谢素贞共事过的人,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致:严苛。但她自己却觉得,用“有原则”来定义可能更恰当一些。“这个社会多数人的标准不是我的标准,不论是非对错,有原则走下去,对我很重要,要不然会迷失。毕竟这个环境中,诱惑太多,我不想迷路。”
虽然仍保持着不停行走的状态,但与当下工作性质的出差相比,年轻时的流浪经验更让谢素贞难忘:西班牙的农夫市场,日本的周末市集,瑞士山中的湖上偶遇的音乐会,意大利古堡聆听的深夜歌剧……银川只是谢素贞旅途中稍作停留的一站,未来她还是会选择让万事归零,重新回到路上,因为对她而言,流浪才是永恒的归宿。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