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自从1984年5月最后一次被藏家Jerry and Emily Spiegel购入后,就一直处于隐身状态。当年的买家仅仅用了1.9万美元便在佳士得购入这幅画,如今这幅画的身价已为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18亿元),可见近些年来巴斯奎特作品的价格增长有多惊人。
自成一派的“坏孩子”
作品中充满暴力和反叛的巴斯奎特,母亲是一个有波多黎各血统的黑人,父亲是海地人,还有两个妹妹。巴斯奎特儿时在条件优越的中产阶级家庭中长大,整个童年都是在纽约度过的。
受父母影响,巴斯奎特从小就流利掌握了三国语言,对法语、西班牙语以及英语运用自如。
自幼年起,巴斯奎特便表现出了对艺术的天分,而他的父母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支持和鼓励他在这方面发展。他的父亲经常带给他绘画用的纸,他的母亲则带他参观各种博物馆,如布鲁克林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OMA美术馆等。
然而,这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在1967年遭到了变故,巴斯奎特的父母离婚,孩子们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巴斯奎特在一所私立的天主教会学校上课。这期间,他和他的同班同学一起创作了一本儿童读物,同时也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汽车、希区柯克电影中的人物以及连环画。
1968年,巴斯奎特在踢球时被车撞伤。一条手臂骨折并伴随有其他损伤,最后不得不摘除脾脏,这让他在医院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在他康复的那段时间里,母亲常来探望他,并送了他一本格雷撰写的著名教科书《解剖》。这本书因附有解剖彩图而深受医学院学生们的喜爱,正是这本书,对巴斯奎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巴斯奎特酷爱阅读诗歌、神话、历史、医学类书籍,但因巴斯奎特秉性顽劣,17岁时被迫从高中辍学,成为混迹在纽约的不良少年。从未受过专业教育的他,依靠着天赋和少年意气开始了在这个城市的乱涂乱画。当时在纽约SoHo街区的墙上、纽约地铁的车厢上,随处可见他任性妄为的“大作”。巴斯奎特的涂鸦作品有着含有诗意的象征、哲学化的内涵和讽刺性的寓意,还包括各类符号,如王冠或SAMO©(寓意:老掉牙的废话),这些都成为了他日后作品中的标志性象征。很快,巴斯奎特作品的原创性引起了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凯斯·哈利(Keith Haring)的注意,并成为了他第一个崇拜者。
1978年,巴斯奎特搬离父亲的住处,开始一个人独立生活。每一个彻夜不归的夜晚,巴斯奎特都泡在曼哈顿中心的Mudd俱乐部或是57俱乐部,和那里的音乐家、艺术家和歌手待在一起。这些人中包括麦当娜、B-52s组合、Gray组合后来的成员Michael Holman以及巴斯奎特俱乐部的商业伙伴Danny Rosen。为了生计,巴斯奎特开始出售各类用拼贴技法制作的明信片和T恤衫。同年12月,刊登在《乡村之声》的一篇文章描述了那无处不在的SAMO标记,由此在纽约艺术圈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一“展”成名
1980年,巴斯奎特在布朗克斯(Bronx)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群展—《时代广场展》。参加这个展览的还有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以及肯尼·沙尔夫(Kenny Sharf)。他是这次展览中唯一一个被《美国艺术》评论提及的艺术家。为了这次展出,巴斯奎特将之前的SAMO式涂鸦绘制成了一整个墙面。展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是在此之后,巴斯奎特开始与安迪·沃霍尔熟知并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1982年对于巴斯奎特而言是辉煌的一年。纽约Annina Noisei美术馆举办了巴斯奎特在美国的第一个个人展览,这次展览得到了评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之后,他又分别在洛杉矶的Larry Gagosian美术馆、苏黎世的Bruno Bischofberger美术馆、纽约的Fun美术馆以及鹿特丹的Delta美术馆举办了个展。他所参加的群展同样为他积累了知名度,特别是《超越先锋派意大利/美国》和Dokumenta de Kassel这两次群展。前者使巴斯奎特和当时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建立起了联系,如桑德罗·基亚(Sandro Chia)、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恩佐·库奇(Enzo Cucchi)、大卫·萨利(David Salle)以及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后者则因他是那次展览当中最年轻的艺术家。
巴斯奎特在无形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反传统、反和谐。他惊醒了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白人艺术。在不到八年的时间里,巴斯奎特就取得了可与欧美主流艺术—概念艺术与极少主义艺术并驾齐驱的骄人成绩。面对欧洲人对巴斯奎特艺术几近疯狂的热爱,美国人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巴斯奎特,改变对他的原有认识,并首次将一个黑人艺术家视为最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家。
1985年2月,巴斯奎特登上了纽约《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并刊发了文章《全新的艺术,全新的经济来源:美国艺术家的市场化》。直到今天,他仍是唯一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黑人艺术家。
天才的殒逝
巴斯奎特的涂鸦作品看起来像即兴创作的作品,但在这些涂鸦绘画的背后,是他冷静思考的表现,是他对社会的反叛与生活暴力的写照。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骷髅、十字架,表达了某种神秘性,好像在传达一种宗教感又似乎在传递一种无处不在的政治,却又缺少直接指向性,观众可以从画作中感受到他生活中的矛盾心理。
有许多人说巴斯奎特的作品充满愤怒,那是因为没有看见其背后的美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早期是表现主义绘画复兴的时期,巴斯奎特则是这一时期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常常使用简单、便宜的材料,在画中广泛使用文字和拼贴技法,并大范围地借鉴现代文化的主题以及加勒比地区的文化,个性鲜明。他对音乐、语言和自身文化的传承方面兴趣盎然,这对他的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所绘制的人物肖像画常以他喜爱的音乐家为对象,如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和麦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他的作品也包含各种不同的表现媒介,如绘画、素描、拼贴画以及印刷品。然而,从17岁便开始沾染毒品的巴斯奎特,在1987年离开了人世,享年27岁,仅留下了一千余幅绘画和2500多件纸本及素描作品。
时至今日,巴斯奎特的作品依然影响着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他被誉为美国艺术界的一颗流星,以具有爆炸性、反传统的艺术手法,惊醒了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白人艺术。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