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2014年的首展上,有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他用白与红的大色块打破了人们的常规思维,以极赋冲击力的视觉冲击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这位艺术家便是铁鹰。
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铁鹰之前一直致力于摄影艺术,近几年才转向架上创作。“我一直学的都是油画专业,摄影是出于个人爱好,一直坚持到现在。如今,除了摄影,我开始对绘画产生浓烈的好奇感。其实,无论是相机还是画笔,都只是艺术创作的媒介,我想看看媒介变化后,我们还能留下什么。”
铁鹰
生于1971年的铁鹰从小在北京长大,198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92年毕业后,他远赴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深造。铁鹰的作品着重个人观念与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和可变性。他的大部分摄影作品灵感来自当下时事和新闻事件,通过对媒体与网络图片的直接干预和挪用,并在其中注入个人艺术观念,扩展图像语意的外延,给予观众更宽泛的视角,带领人们去关注和发现当下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希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表现生活的困境、思想和言论自由的至高点,将两者间的荒谬和矛盾呈现出来。”铁鹰说。
铁鹰的摄影作品突出表现了个人风格和观念性,曾吸引并被多个国际知名当代艺术机构与私人收藏,并在纽约Marlborough画廊、苏黎世Mai36画廊等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廊举办过个人展览。正是多年从事摄影艺术的经历,使铁鹰在画面构成以及颜色运用方面拥有异于常人的敏感。这种敏感融入了他的创作风格,即便当创作媒介从相机变为画笔后,其作品也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比如,刚刚在HDM展出的作品《画壁》,这幅作品只有白和红两种颜色,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上,观看者所看到的作品是被艺术家覆盖在了20年前使用过的画布上。在这些幅画作中,艺术家采用了“覆盖”这种最基础技法来表达升华的状态。
同时,“覆盖”也有着自身对时间更替流逝的阐释。这个过程也建立了与固有绘画创作模式的对抗,它们最为直接的表现出现在一组“画壁”中。双色的墙面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景象,悬挂在画廊的墙面上,本身就产生了一种抽离。艺术家又故意在两种颜色的临界处用尼龙绳强调了景象中的临界,从而完成对绘画性的干预。
除了这次展览,在2013年的7月20日,铁鹰还曾在798艺术区H.T画廊举办过个展“催眠”。这是铁鹰回国后第一次在北京展出油画作品。这组画是一系列关于不可见部分的意象描述。“‘象征’一词的古希腊原义是一个识别的信物,可以与另一个信物相对应。这组画的象征源于对生命之初的乡愁,是某一刹那不含任何动机的感动。”这是属于铁鹰自己的哲学。事实上,爱和美就是一种东西,别无二致。这一刹那对我而言,唯一的功能是使时间具备了形态。”
铁鹰认为,每个图像信息都附属着自身的象征意义,无论是通过颜色还是具象的造型。虽然画面展现给观众的是静止状态,但笔触在画布上的方向却暗示着飞逝。铁鹰的个展“催眠”通过色彩渲染了一系列简洁却又无法识别的景象。这些景象既投射了艺术家自身在那些流逝的时刻赋予情感的封装,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家自身对过去的回忆,而是营造出可以传递给观者的种种意境。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