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正杰
艺术 偶然学会的生存方式
在进入四川美院学习之前,俸正杰的想法与60年代出生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找一只铁饭碗,踏踏实实地过一辈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他有一个常年在城里工作的爸爸。出生在四川安岳县一个乡村里的俸正杰,在童年时并没有感到父亲在城市里工作给他带来的荣耀,俸正杰回忆起童年时这样说道:“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家庭不是完整的。”在弟弟出生之前的8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俸正杰与母亲相互依靠。“父亲很长时间才能回来一次,这让我感觉很压抑,每次我都不愿意让他走,总希望他能在家里多住一段时间。”也许这便是俸正杰心底敏感的来源,艺术不过是他偶然学会的方式。
1983年,俸正杰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安岳师范学校,原本铁饭碗的路已走了大半,中专二年级的抉择却打开了另一扇人生的大门。中专二年级的俸正杰必须在音乐或是美术两个课程之间选择一门,否则无法毕业。天生五音不全的俸正杰不得已选择了美术,他并不知道这才是他人生的真正起点。俸正杰拿起画笔那一天起就像是着了魔,他发现老师对他绘画能力的认可远远大于其它事情给他的快感,“我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像吃了药一样,一画画就觉得全身兴奋,感觉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感觉这是可以一辈子做的事情。”
有辫子的肖像 布面油画 400x210cm 2010年
这件事真的就要做一辈子,俸正杰放弃了留校工作,于198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在川美的日子里,他是大家眼中的“怪同学”,学校组织到少数民族地区去“体验生活”,去写生,俸正杰却不参与,想来这便是俸正杰在绘画之路上走到与他人不同领域中的缘由。他在普通生活中看到了更应该“体会”的生活。
他走进大学的时间恰巧是中国文化思潮于文革后最大规模兴起的时间,大量西方思想涌入,港台明星似乎一夜之间在大陆落地开花。从小城镇走到重庆的俸正杰似乎还是不太适应,他始终觉得自己跟不上时尚的潮流,接受不了所谓的流行文化,同时也感到这种流行文化正势不可挡地入侵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即便不能坦然面对也依然必须做好准备接受。俸正杰把这种流行态势的入侵归结为“俗”。在“通俗”生活正式进驻俸正杰大脑之前,他对于绘画的摸索也从未停止过,他在创作上也试图突破美院传统的灰色、沉重的调子,开始尝试鲜艳的色彩。“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鲜艳才有现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