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共和》的新东家
过去一段时间来,纸质媒体行业发生很多变化。《新闻周刊》和Spin杂志如今只有在线版本,BuzzFeed推出了关于科技和商业的垂直网站,雇佣了一名长期编辑,还招来几位以前《纽约时报》的编辑。《纽约客》杂志也加强了网站建设,增加了一个关于科技的博客、一个读书博客以及一个科技和工业方面的垂直网站。而另一方面,电子杂志NSFW却反趋势而行,推出了印刷版杂志。
同样“反趋势”的,还有休斯—一年多以前,他买下《新共和》杂志。当时,和其他纸质杂志一样,《新共和》也面临黯淡的前途,销量持续下滑,从顶峰时期的10万册发行量(大概20年前)跌落至34000册。休斯成为杂志的出版人和总编,旨在为这本杂志 注入活力,让它成为代表美国政坛各种言论的《纽约客》。
休斯
休斯承认,在好朋友扎克伯格知道他要收购《新共和》后,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是休斯强调,即便是他的同龄人,在使用新型媒体的同时,也不会完全摒弃传统媒体。他说:“一家研究中心A Pew报道过,如今,30岁以下的人看的书,比他们十年前的要多;这个增量并不显著,但的确是多一些。他们阅读的途径,包括在智能手机和在印刷品上。”他本人就是极好的例子。在他的苹果手机上,他读完了整本《战争与和平》,但是,他也会在传统印刷品上阅读。去年圣诞期间,他读完了纸质版的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今年1月,《新共和》推出全新的网站,可以兼容各种类型的浏览器。如今,《新共和》主页十分信奉“极简主义”,只提供一些重要的事件标题。尽管采取了很多花样的变化,但休斯也明白,仅仅靠呈现形式的改变很难让一本杂志永葆活力。一年后,休斯表示“坚决不会放弃纸质杂志”,他似乎对重塑一本杂志充满信心。但他又补充说:“但是未来到底能走多远,实在很难说。”
他的话发人深思,让人联想起如今大多数杂志面对的挑战。《新共和》的网站很精致,但是需要付费—每一位登陆网站的注册用户每月可以阅读八篇免费文章,要获得所有的阅读权限则需要每月支付额外的费用。即便是如今,网站流量创下纪录,也很难为休斯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来支付员工的薪资。此外,休斯还得确保为双周出刊一次的杂志提供足够的印刷和发行成本。此外,50000册的发行量虽然已经比休斯接手时有了大幅增加,但是也很难吸引大多数潜在的广告投放客户。
所以,休斯在公开信的最后表示: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订阅《新共和》杂志。如果没有更多的读者,可能休斯之前的目标很难实现—他希望《新共和》可以在两年之内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