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不一的收藏大亨
作为Art+Auction杂志“全球艺术界十大权势人物榜单”的上榜人物,皮诺已经有30多年的艺术收藏史,个人藏品多达2000件,主要收藏二战后的现当代艺术,包括毕加索、米罗、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和达明·赫斯特的重要作品,几乎涵盖了欧美主要的现当代艺术流派。
近年来,他又将中国艺术家张洹、曾梵志以及托马斯·豪斯雅戈这些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收入囊中。
1980年,皮诺首次步入伦敦的拍卖行,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拍卖活动。在那里,他毫不犹豫地拍下了阿凡桥派画家保罗·塞吕西耶的一幅油画,只因为“画中的布列塔尼老妇人很像我的奶奶”(布列塔尼正是皮诺的故乡)。之后,在两个艺术交易商朋友的帮助下,皮诺开始更大规模地买入艺术品。1990年,他以880万美元的惊人高价拍得荷兰大师蒙德里安的经典格子 绘画《表格Ⅱ》。
皮诺特别推崇极简主义(minimalism),他购买了这个流派几乎所有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他曾豪掷1110万英镑拍下达明·赫斯特的装置作品《药房》。
2007年,又以2360万美元竞得杰夫·昆斯的《悬挂的心》,打破了当时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拍卖价格纪录。有人形容皮诺“特别自命不凡”。而这份评价与皮诺的收藏偏好不无关系—因为他的商业帝国就好比在绝世艺术品与时装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从古驰到圣罗兰再到佳士得,他是目空一切的非精英主义者。也许这就是他青睐赫斯特与昆斯这些概念型艺术家的原因: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不菲 ,个人风格独特,但又强烈地反对中产阶级。
现当代艺术品
在皮诺位于巴黎的寓所中,摆满了他收藏的现当代艺术品,以及妻子玛丽冯内收藏的古代王室家居用品。但他也有受到挫败的时候:早在上世纪末,他就有了建立私人博物馆的打算。
2000年,他雄心勃勃地计划在巴黎郊外塞甘岛上雷诺汽车厂旧址兴建一座永久性博物馆。如果建成,几乎和蓬皮杜中心一样大。但在皮诺投入了2000万欧元资金之后,该项目却仍因官僚政治的阻碍而迟迟无法启动。
2005年,皮诺宣称当地政府的拖拉作风和低效率彻底摧毁了他的耐心。他掷下“永恒的是艺术,而并非服务艺术的博物馆”这句话后,就与巴黎分道扬镳,把钱投向了意大利。
在意大利,皮诺先后取得位于威尼斯运河边的博物馆葛拉西宫和威尼斯前海关大楼的99年使用权,将这两处地方改造成展示现当代艺术的博物馆,并陈列自己的收藏。一时间皮诺被意大利人追捧为葛拉西宫的拯救者。
随着前主人菲亚特公司老总吉亚尼·阿涅利的离世,葛拉西宫日渐破败。皮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大运河边的这座宫殿改造成了由安藤忠雄设计的现当代博物馆。2006年4月,经过修缮的葛拉西宫重新进行开馆,在其名为“我们要去哪?”的第一个展览中,展出了皮诺的200多件私人收藏,其中许多是当代艺术家的大型装置作品,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