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属于全世界!”
雅典奥运会后,维凯拉斯辞去奥委会主席职务,顾拜旦当选为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皮埃尔·德·顾拜旦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然而,奥运会的复兴并未让顾拜旦欣喜异常高枕无忧。初期的奥运会面临诸多问题:参赛选手少、成绩平平、新闻界冷淡,甚至遭受歧视。以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为例,这届奥运会在顾拜旦的家乡巴黎举办。顾拜旦的本意是让奥运会和世博会同时举行,不料事与愿违,顾拜旦遭到排挤,这届奥运会也最终沦为巴黎世博会的附庸。大会组织者别出心裁,将比赛场地按照博览会的工业类别分在16个区域进行,例如,击剑被安排在刀剑制造工业区,划船安排在救生系统展览区等。如此一来,奥运会成了世博会招揽观众的体育表演。有些选手甚至终身都不知自己当年曾参加过奥运会比赛。这种安排导致比赛日程松散,整个赛事持续了5个多月之久,史称“马拉松式的运动会”。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顾拜旦一直为推广奥林匹克而四处奔波。为捍卫奥林匹克精神的纯洁性,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顾拜旦发表了其名作《体育颂》,热情讴歌了体育的重要作用,抒发了其奥林匹克理想。为此,顾拜旦荣获该届奥运会文学艺术比赛的金质奖章。1913年,顾拜旦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徽、会旗。此外,他还倡议燃放奥林匹克火焰、设立奥林匹克杯等。顾拜旦在体育方面开拓了运动心理学的领域,先后发表了《运动心理学试论》(1913年)和《竞技运动教育学》(1919年)等名作,还发表了有关运动分类的见解,为体育学术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