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仗剑载酒江湖行
  导读: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对于一个存于古典文化想象中的武侠世界来说,承上启下、 改写历史的徐克是最后一个活着的传奇, 他生逢其时,和香港的黄金时代相互成就,才情过人,品味卓绝,性格里又刚柔相济, 他的电影既能让人酣畅淋漓,如饮醇酒,过后又是回味绵长,春梦留痕。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这个被人称为“老爷”和“老怪”的香港电影宗师, 代表的是一种超迈俗流的情怀,一种丰沛激扬的境界。

传奇肇始  潮流之先

  在香港电影里,以制作武侠题材见长的徐克是一个纵横三十年无人抗手的传奇人物,他被称为“香港的斯皮尔伯格”,意在称许其过人的吸金能力。他的电影雅俗共赏,既能展现高超的电影手法,又能以强烈的趣味博取观众的欢心,从武侠、功夫、枪战、爱情、喜剧、悲剧⋯⋯他从1979年的《蝶变》开始,就不断赋予香港电影新的形式和内涵,而在这其中,他又以武侠最为擅长。作为新派武侠的开山祖师,徐克让许多武侠爱好者和影迷心中那种一直停留在小说和想象层面的武侠世界真正复活了,在他们的心目中,徐克就是风云激荡而又荡气回肠的江湖。这个传奇要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说起。

  徐克原名徐文光,1952年出生于越南西贡的华侨家庭。和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这些西方电影巨匠一样,徐克从小就表现出对影像的强烈喜好。十岁那年,他租来了摄影机拍摄了一段魔术表演,并在学校里放给自己的同学观看。从十三岁开始,徐克使用8毫米摄影机制作短片。他的天赋还表现在美术方面,而这个天赋之后也一直延续到他的电影表达之中。但对他的父母来说,瘦弱的徐克作为十六个孩子中的一个,并不是如何的出类拔萃。

仗剑载酒江湖行

徐克

  1966年,徐克举家迁至香港,三年之后,徐克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南卫会理工大学修读了一年的电影课程,然后年轻的徐克背起背包环游美国。结束自己的游历之后,徐克转到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学习广播电影电视课程,期间,徐克与朋友合作了一部反映美籍亚裔生活状态的纪录电影《千钟万缝展新路》。这一阶段的生活在徐克后来与李连杰初次合作的《龙行天下》中有着非常准确的反应,正是因为这样的游历或者说流浪背景,徐克才能一只脚踩在东方,一只脚踩在西方,以现代化的媒介表现方式表现一个东方人骨子里的浪漫与豪情。

  1975年,徐克毕业之后,移居到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参与了一部关于唐人街的电影制作,之后又为华人报纸和华语电视台工作。与此同时,徐克表现出了组织管理的建设性才华,他在当地建立了剧院社群。1977年,徐克回到香港,加入了电视台,从事电视监制和导演工作。1978年,徐克拍摄了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剧集《金刀情侠》,用精巧圆熟的技术和恰到好处的感染力吸引了大批观众,同时这部武侠剧集也获得了电影行业的关注。徐克在武侠题材方面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初露端倪,但即便是当时最富有远见的评论家也不会想到,从这部电视剧集开始,一个属于徐克的武侠时代从此发端。

  和历史上每一个能够影响潮流的传奇人物一样,徐克拥有独特的天分、过人的专注,以及踏实的行动主义纲领,但对于徐克来说,恰当的历史时机也至关重要。徐克回到香港的时候,正是传统的大制片厂开始没落,大众文化迫切需要新的银幕奇观,以徐克和许鞍华为首的海归派电影人,从国外带来了新的制作理念,刷新了香港电影的技术及表现方法,称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旗手。

 1     2     3    下页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徐克、导演、电影、传奇,获取更多相关微信。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 绘制爱心标记 积家助力圣洛可大会堂修复项目
  • 马天宇佩戴积家腕表出席晚会
  • 井柏然佩戴积家双时区翻转系列腕表出席电影发布会
  • 勒芒24小时|永不言败与传奇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