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作为奥运冠军,在你看来什么才能称之为“年轻力量”?
陈一冰仰望星空,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敢作敢为,为自己的青春尽力不留遗憾—这就是年轻的力量。
T 在曾经的运动员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陈一冰最难忘的经历并不是一件,而是一个过程—从不被看好,到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2000年的时候我刚刚进入国家队时,并没有人认识我,那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每天训练都会比别人早一个小时入场,晚一个小时结束。挫折与成长相伴,2005年东亚运动会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好不容易作为主力出征,但在比赛前一天出现了伤病,只能看着队友在场上拼搏,但我没有放弃,坚持下来之后是收获的喜悦—2006年我拿到了世锦赛体操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团体冠军、男子吊环冠军。
2008年奥运会后,随之而来的是命运的抉择,我萌生了退役的念头。当没有拿过奥运冠军的时候,坚持达到一个高峰是容易的,但卫冕比争冠军难,正如人们常说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就在这种退役与否的纠结中,到了2009年的全运会,我在吊环比赛中只得了第三名。由于当时处于徘徊路口训练减少,面对这个成绩我并没太难过。等到领完奖、尿检之后从比赛馆走出来的时候,看到很多体操迷打着“吊环王加油”的横幅在外面等我,他们中很多人都哭了。那一
刻对我触动挺大的,我终于知道,体操运动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还有这些人的期盼,不想辜负大家对我的支持。而在一个月后的世锦赛比赛失意之时,黄玉斌教练非但没有责怪我,进而任命我为中国体操队男队队长,这个决定让我觉得很意外,也最终促使我决定留下来。在这之前坚持不懈是我夺冠的信念,而之后则附加了担当与责任感。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带领中国男子体操队成功卫冕男子团体金牌,并获得男子吊环亚军,为运动员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T 对于运动员来说退役后的工作选择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你经历了怎么样的心路历程,因何契机决定创业?
陈一冰对于创业我早有规划,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曾有过一次创业经历,当时和一位体能教练一起创业做专业的体能训练和康复理疗培训,这一次创业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退役后我回天津做起了体操中心管理主任,一年后辞职创业,我非常看好中国的大众体育市场,现在的年轻一代非常注重运动与健康,因此创办了型动品牌。型动线上平台专注于体育人才培养,服务于教练日常成长,帮助教练进行专业学习与技能提升。同时
致力于促进大众健康,利用专业的运动训练方法,结合互联网技术,达成科学减脂与塑形,服务布局大健康产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运动经验和运动知识,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年轻的生活方式与状态。
T 在创业道路上经历了哪些坎坷,又有哪些收获?
陈一冰 在创业过程中的确会经历坎坷,也会因错误的投资而“交学费”,但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在经历了坎坷后,才会不断学习,不断修正。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大众体育市场,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商业专业性。
T 身为80后,如今已经步入社会中流砥柱的行列,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你如何平衡“经验”与“年轻心态”之间的关系?
陈一冰 在我看来,经验与年轻心态并不矛盾,有时要分开来看。比如说,我现在除了创业以外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在运动科研领域,“经验”就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而在面对新兴事物的时候,“年轻心态”就很重要,充满好奇心,不断学习,才可以与时俱进。
T 作为专业人士,对于保持心态和身体的年轻状态,你有什么建议?
陈一冰 我建议大家每天坚持做半个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和自己的身体进行对话,与负能量对抗,身材、体能维持年轻的状态,心态自然会变得年轻起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
T 除了运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爱好?接下来有什么新的计划或目标?
陈一冰 除了运动以外,我的爱好可丰富了,撸猫、养鱼、玩摩托车与卡丁车,还有看电影和陪女儿……对了,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我还发现了自己有做家务的天赋(笑)。未来在工作方面希望多做一些有质量的运动课程与大家分享,在生活方面希望可以多陪伴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