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界仁: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历史考古』
  导读: 陈界仁,1960年生于台湾桃园,高职美工科毕业,目前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台北。陈界仁的创作媒质虽大都以影像装置为主,但其从拍摄影片的生产过程开始,即对合作者、参与者的组构形式不断进行各种实验与实践,在创作同时还具有提出另一种社会想像的行动性特质。描述陈界仁的作品异常艰难,并非因为他思想艰深或者不善言辞。其难点在于,他借用自己的生命经验,构建了一个非常广阔和具有现实反观的世界。

  陈界仁的往昔

  陈界仁在讨论他感兴趣的话题之时,经常口若悬河,还会为作品撰写非常详尽的“作品背景脉络与简介”。从他的文字中,你会了解到他在诸多年中所接收到的社会信息,以及他口中提到的“我的文化生产”何为。在这个世界中,有他自身所处的时代以及时代中非常重要甚至红极一时的社会命题,如台湾“戒严时期”、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失业的工厂女工等。

“残响世界”系列海报

  如何理解他的作品,需要对往昔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返回来看我们目前所生活的场景。在台湾的“冷战/反共/戒严时期” (1949~1987),陈界仁曾以游击式的行为艺术和策划体制外地下艺术展览等方式,干扰当时的戒严体制。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后,由于对如何理解和认识历史与“现实”等问题产生困惑,陈界仁逐渐停止创作,沉寂了八年。

  这段期间,他经由重新审视自身的成长经验、家族历史和其生活环境中的军法局、加工区、兵工厂、违章建筑区等规训、治理与非合法性空间,省思台湾从历经日本殖民统治(1895~1945)至二战后在美国与国民党共构的“冷战/反共/戒严体制”下,成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里依赖出口导向的密集劳力业与高污染业的下游加工区,以及戒严后被再度改造为新自由主义社会的过程与根源。

  直到1996年,陈界仁重新恢复创作。他开始和当地人民、失业劳工、临时工、外籍配偶、无业青年、社会运动者进行合作,并借由与被排除者、社会运动者和电影工作者结合成相互学习的拍摄团队与临时社群,以及通过占据资方厂房、潜入法律禁区、运用废弃物搭建虚构场景等行动,对已被新自由主义层层遮蔽的人民历史与当代现实,提出另一种“再-想像”、“再-叙事”、“再-书写”与“再-联结”的拍摄计划。

 1     2     3    下页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陈界仁,获取更多相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