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气定神闲

  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

  对于摄影这份事业,陈漫的解释是—“摄影就是你想和一个人、一个物体、一个场景、一个时刻永远在一起或永远不在一起,同时瞬间不能察觉地深知,以肉体承载的永恒是不存在的,而不得不举起相机拍的那一刻,为的是能把其封存在好像能永恒的一个物质里。但追求很累,我不喜欢琢磨非当下的一切。”

  在最初学习摄影的阶段,陈漫非常欣赏刘香成的作品,他将后文革时期的新闻摄影拍得既时尚又有幽默感。而陈漫自己会选择人物摄影作为专业,则源于她从小到大对人的兴趣以及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她甚至曾经想过要做犯罪画像师。而大部分初次接触陈漫的人,对她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也是来自于她的锐利眼神与温和懒散的性格形成的强烈反差。

  陈漫用镜头阅人无数,且无论是谁,她总能捕捉到他最独特的一面,甚至是他自己内心都未知的一面,对此她毫不谦虚,“我总是能把被拍摄的对象拍得比他自己知道的还要更像他自己。”

  那些专属于摄影师与被拍摄者之间的线索与信号,被她封印在影像之外的她的记忆深处,“王菲的骨架、Rihanna的用词、妮可·基德曼的眉毛、郭德纲的父爱、金城武的害羞、胡歌的智慧、鹿晗的纯真、范冰冰的率直、孙俪的慈悲、林青霞的笑、周迅的泪、陈坤的魅,基努·里维斯的到来方式、舒淇的雀斑和美丽锁骨上的伤疤、巩俐拍摄时的呼吸、刘涛在棚里唱的歌……很多很多难忘的瞬间,但最难忘的还是他们被拍摄时,给到我镜头时的那个眼神。”

  陈漫的朋友都叫她“乌龟加闪电”,因为在创作的状态下,她是与平常截然不同的一个人。在第二个孩子临产前,她还在坚持拍范冰冰,拍完直接被送医院;给孙俪拍照时,她给自己头顶扎针用以补充刚生产完的气血不足……对陈漫而言,每一个在她镜头前留下影像的人,和那些在创作中燃烧的瞬间,也都是她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大多数人对陈漫的认知还是局限于一位时尚摄影师,但视觉艺术家或许能更准确地定义她的多重身份:除了摄影,她还是设计师、画家、导演。她为佳能设计过一款名为“彩虹的速度”的相机包;为阿芙精油、百威做过外包装设计;并以导演的身份执导过鹿晗、TFboys的MV,为GUESS、M·A·C等品牌拍过广告大片……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陈漫的摄影生涯也被清晰地划出了三个分水岭,第一阶段是浓墨重彩的时期,运用了大量的PS技术;第二阶段是返璞归真,很多时候她就只用一盏灯打光,不做后期,以一寸照片式的极简和写实见长;再之后便是当下这个自由创作的阶段。她认为在这个物质大爆发的时代,人类最本真的东西,无非简单自然,而只要抓住了本质,甚至可以不在乎器材,不在乎作品的属性。“我很喜欢用手机拍片,修片儿就用美图秀秀。”她每天还拍很多的“美拍”,因为在她看来,视频有更多的表达空间和时间,可以让她阐述更多的故事。“法无定法,以不变应万变”是陈漫的规则,或者说,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规则就是规则。而如果有第四个阶段,她希望是“克制”。“佛教中的‘无我’,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阐述。”

  尽管身处时尚圈的中心,但陈漫始终与这个名利场保持一定距离,虽与媒体、品牌、明星都有极好的合作,却几乎没有和谁有特别亲密的关系,她自认不太通人情世故,“我是一个很天真的人,不喜欢复杂化。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一般人都把我想得过于复杂,而我把对方想得过于简单。”

  这样的个性,却能在商业领域获得极大的成功,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外,也是因为她懂得妥协。“现在没有所谓纯粹的艺术家,艺术家也可以挺商业的,商业的最大特性无非就是复制。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如果客户给我宽松的发挥空间当然好,如果不能,我也不会太较真儿。我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为什么要赚钱呢?因为我要拿赚的钱供养自己的理想,来‘买’自己喜欢的那些事情。”

上页    1     2     3    下页


您看完本文共用了秒,分享至 则只需1秒
进入TARGET致品网新浪微博
进入TARGET致品网腾讯微博

        关注TARGET致品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luxtarget”后,您可以分别回复关键词,陈漫、摄影,获取更多相关微信。

 您可能还有兴趣的内容:
  • Mária Švarbová用梦幻色调捕捉泳池畔的凝结瞬间
  • 搞怪少女 Steph Wilson 的超现实主义影像创作
  • 高温下,汽车在柏油马路上融化是什么样子?
  • 在零下40度泼洒热茶是什么样子呢?



  •